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頭白䴉
Black-headed Ibis 

David Cook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目/科/屬  鵜形/䴉/白䴉

遷徏狀態   冬候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55-60cm/1500-2500g

黑頭白䴉,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黑色、粗長且下彎。腳黑色。

  • 成鳥頭及上頸裸皮黑色。除了三級飛羽淡灰色呈現蓬鬆絲蓋在尾羽上外,其餘身體大致白色。
  • 亞成鳥似成鳥,頭頸偏褐黑色,前頸近白色。
  • 飛行時,頸伸長,飛羽全白色(亞成鳥初級飛羽翼尖黑色)。翼下有一條明顯的紅色裸皮。

目錄

棲地&習性

主要沼澤,水澤地區,河流和湖泊的邊緣,水田和休耕地的空曠地區。

喜歡成群覓食。

主要飲食包括青蛙蝸牛成蟲昆蟲的幼蟲。還有魚類甲殼類動物等。

繁殖

印度北部,六月至十月,南部印度和斯里蘭卡,十一月至三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通常遠離繁殖地保持沉默。在巢周圍會有一些低沉的吱吱聲。

外觀相似性

埃及聖䴉覆蓋尾部之蓬鬆絲黑色。飛行時,飛羽末端黑色,呈明顯黑色橫帶。

分佈

巴基斯坦(信德省)和尼泊爾通過印度到斯里蘭卡的品種;可能是東北中國(黑龍江);還有柬埔寨,越南南部,爪哇蘇門答臘中國緬甸泰國蘇門答臘菲律賓的冬季。以前在E亞洲更普遍。[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The black headed ibis or Oriental white ibis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Closeup Video
black-headed ibis or 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with open bill stor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