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星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星病是一種檢疫性病害,除危害黃瓜外,還可危害西葫蘆、甜瓜、南瓜等。我縣近年來以溫室大棚黃瓜發病較重,造成黃瓜減產。現將其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一、發病條件 該病害發生要求低溫高濕條件,最適溫為17t左右,相對濕度要求在90%以上。孢子萌發時,要求植株葉面結露有水膜或水滴存在,以日光溫室黃瓜發病較重。種植密度大,光照少,通風不良,保護地大灌水,重茬地,肥料少等管理不當地發病重。[1]
二、發生規律 黃瓜黑星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在種皮內越冬。越冬后土壤中的菌絲,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在田間傳播,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萌發後,長出芽管,主要從植物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侵人,也可從氣孔和傷口侵入。發病後又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氣流、雨水、灌水或農事操作等傳播,進行再侵染。
三、症狀表現 幼苗期被害,子葉上出現近圓形黃白色的病斑,後發展為全葉乾枯,植株停止生長或枯死;真葉被害,開始產生近圓形小斑點,呈淡黃色,後期易穿孔,穿孔後留下黑色邊緣的星狀孔;葉脈被害,組織壞死,引起病部周圍葉組織扭皺。嫩莖被害,先呈現水漬狀淺綠色的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條斑,繼而凹陷龜裂呈暗褐色,嚴重時病部腐爛。生長點被害,可在2-3天內爛掉,造成禿柱。卷鬚被害,多變褐色而腐爛。瓜條被害,病部開始出現凹陷,呈暗褐色的瘡痴狀,而且流出半透明的膠狀物,而後變琥珀色,病組織停止生長,瓜條彎曲,瓜條病部不變軟、不腐爛、濕度大時,病部產生黑色霉層。
四、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 較抗品種有青雜1號。2號、丹東刺瓜、北抗選、中農11號、中農13號等抗病品種(感病品種多為津研系列和津春系列)。
2.種子消毒 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25%多菌靈300倍液,浸種l-2小時,洗淨後催芽播種。每平主米苗床土用50%多菌靈8克處理土壤後播種。
3、加強管理 (1)施足有機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並增施磷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溫度、濕度管理。棚室內防止出現低溫高濕狀態,白天氣溫保持在28-32℃,相對濕度60%,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3)清除架材上的有病卷鬚,病田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體,並深埋或燒毀。[2]
4.藥劑防治 (1)發病初期,可噴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切勿提高濃度,否則出藥害)效果最好。(2)用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6天噴1次,連噴2-3次。(3)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進行噴霧,或用45%百畝清煙劑熏煙,每畝200-250克,連續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