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斑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斑蝴蝶魚Chaetodon nigropunctatus棲息於珊瑚生長豐富發淺海珊瑚礁和沙質潟湖中,因其僅以活珊瑚餵食,在自然中的分布與珊瑚覆蓋率成正相關,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圈養的黑斑蝴蝶魚需要餵食活珊瑚,即便如此也難以長時間存活,因此不建議購買和飼養,讓它們生活在大海中吧。

特徵

體寬闊側扁,近橢圓形,嘴微伸長口鼻部為白色,面部黑色身體逐漸過渡成深棕色,鱗片帶有黑色或深棕褐色的圓點背鰭和臀鰭有黑色邊緣,尾鰭上下邊緣黑色末端截平,邊緣白色。背鰭硬棘13枚,軟條21-23枚;胸鰭透明,鰭條14-15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20枚。側線鱗片36-39枚。[1]

介紹

蝴蝶魚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為了更確切的分類,科學家們做了許多工作,1988年S.D. Blum基於骨骼學的演化分支分析對整個蝴蝶魚科的分類都是重要的里程碑,而現代的基因測序技術得出的結論與當年Blum的分析基本吻合,這使得蝴蝶魚科以及蝴蝶魚屬的進一步分類逐漸明確,目前已經提出11個亞屬。

總體來說蝴蝶魚屬可以分為五大類,其中以蝴蝶魚屬模式物種四斑蝴蝶魚Chaetodon capistratus為核心的集合會永遠留在蝴蝶魚屬中,而剩下的物種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集合,分別是鱗蝴蝶魚集合Lepidochaetodon, 前齒蝴蝶魚集合Megaprotodon, 蒙面蝴蝶魚集合Rabdophorus以及由強壯蝴蝶魚Chaetodon robustus和它的近親組成的一個未命名集合,這四個集合很有可能會從蝴蝶魚屬中分離出去成為新的獨立的屬。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不建議飼養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不兼容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7℃

性情:溫和

食物:活珊瑚

最大體長:14厘米

生活水深:3-15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西印度洋,波斯灣、阿曼灣、阿拉伯半島東南沿海,南至熱帶東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