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黏豆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黏豆包

 

 

 

粘豆包,又稱豆包,是東北特色食品。在東北地區,粘豆包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一切工藝源自於天然,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範。

原料

紅豆100g

花生100g

玉米粒100g

板栗仁100g

紫米25g

黑米25g

白糖30g

糯米粉適量

清水適量

步驟

做法一

製作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圖

步驟1

將紅豆、花生、紫米和黑米提前用清水浸泡一晚,然後洗淨,稍稍瀝乾水分備用

步驟2

板栗仁切小塊備用

步驟3

將泡好的食材放入電飯鍋中,倒入與食材持平的清水,然後加入玉米粒和板栗仁,再放電飯煲里按下煮飯鍵煮熟

步驟4

趁熱加入白糖拌勻,再加入60g糯米粉拌勻 *糯米粉用量要根據煮出來的豆子濕度增減,可以團成小丸子即可。

步驟5

將糯米粉混合物分成大小相同的小丸子,然後用手整成窩窩頭的形狀,再裹上一層糯米粉 *建議帶手***哦。手套上塗點食用油會更好操作。

步驟6

放入蒸籠,熱水上鍋蒸20分鐘即可

步驟7

噔噔!粘豆包做好啦~

做法二

製作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1

第一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泡上半日,然後淘淨沙子,叫「淘米」,之後晾大半干,磨成面,將玉米面和黃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饅頭那樣進行「發酵」。待發出酸味,開始用手揉面。這一步關係着整個粘豆包製作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口味和色澤,所以對發麵人的要求較高。一般傳統發麵的人應該是家裡相貌較好,性格溫和,善良的人,據說這樣發出來的面就如其人一般,入口細滑,帶有絲絲甜意,色澤金黃。

步驟2

第二步是制餡。將紅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搗成豆沙醬,放入細沙糖,攥成核頭大的餡團,備用。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關重要,如果幹了或者稀了,都意味着餡料的失敗。需要費時調好。糖量最好少一些,防止口味不同。

步驟3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麵將豆餡團包入裡面,團成豆包狀,放入鋪有玉米葉或蘇子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即可出鍋。(也可不放蘇子葉或,改墊其他東西,只要能撿起來豆包即可)

步驟4

由於粘豆包的製作過程比較繁瑣。所以在東北,傳統的做法是一般在初冬時把過冬的粘豆包包好,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凍上一個夜晚。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再吃時在鍋里熱透了就可以了。

做法三

所需食材

食譜 原料: 黃米麵、乾麵粉,紅小豆、發酵粉,白糖、桂花醬適量。

製作步驟

步驟

具體操作

步驟1

將黃米麵放入盆中,加入60度水溫的水300g,將其和成麵團(略軟些),待涼後,把發酵粉用水懈開,再加入乾麵粉,倒入黃米麵中和勻,餳幾個小時;

步驟2

紅豆淘洗乾淨,放入高壓鍋中壓15分鐘,壓好後開蓋加入白糖、少許素油,用力將紅豆搗碎,放入適量桂花醬攪拌成豆沙。

步驟3

將麵團取出下劑,包好豆沙餡入鍋蒸12-15分鐘即可。

食用方法

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圓餅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們冬季里還願啃凍豆包,練其牙齒,吃着玩。再複雜一點,可滾上炒熟的黃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種糊香豆味,叫做「驢打滾兒」。 特色

軟甜不膩。[1]

參考文獻

  1. 東北大爺研發粘豆包自嗨鍋,直播吧202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