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金埠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南與餘江縣錦江鎮相連,東北與萬年縣青雲鎮毗鄰,西與梅港鄉信江相望。位於東經116°48′34.68″-116°48′24.13″,北緯28°28′38.95″-28°47′43″之間,是昌、景、饒三市交界區域的交通樞紐。2012年底,鎮域面積156.39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369人(2017年)。預計十三五末期將達到10萬人,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濱湖平原所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部丘陵向西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信江繞鎮而流。黃金埠鎮古稱「黃丘埠,自古即是商業重鎮和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鎮。據說清朝年間乾隆下江南,路經黃金埠,看到該地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一時感性而發,遂起名「黃金埠」,寓意人民生活無虞。另一說法是在越族時代此地有個國家叫「干國」,干國不但會冶煉上等青銅,燒制絕品瓷器,而且還會琢制黃金般的玉器,但產地被王室保密,後干國漸衰,國王為了後世復興干國的子民能記住黃金玉的產地,於是把此地更名為「黃金埠鎮」。黃金埠鎮下轄11個社區、23個自然村,是贛東北歷史名鎮和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2011年以來先後被評為「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江西省科學發展50強鄉鎮、第二屆江西省最具競爭力十大經濟強鎮、上饒市重點建設示範鎮,江西省首批百強中心強鎮」。2013年被評為「中國生態經濟強鎮」。2016年榮獲「全國重點城鎮「。[1]

中文名稱:黃金埠鎮

外文名稱: Huangjinbu Town

別 名: 黃埠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中國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

下轄地區: 5個社區,31個自然村

政府駐地: 黃金埠鎮連接大道政通街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5101

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東北部地區

面 積: 156.39平方公里

人 口: 80369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忠敬書院、寶應寺、白雲寺等.

機 場: 毗鄰景德鎮機場

火車站: 毗鄰鷹潭火車站

車牌代碼: 贛E

著名中學:黃金埠中學

礦 產: 紫砂礦、石英礦、白瓷土、塊石等

交 通: 景鷹高速、206國道、余鷹公路等

目錄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熱量資源: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08.29千卡/平方厘米。7月份最多,為14.63千卡/平方厘米,1月份最少,為5.65千卡/平方厘米,在作物活躍生長期(4-10月),太陽輻射總量每月平均在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熱量資源豐富,利用農作物生長。光照資源:日照時數按餘干氣象地理座標計算,年可照時數有4425.1小時(閏年4436.1小時),實際日照時數1804.9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4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2%。大於10℃期間的日照為1457.8小時。4—10月份作物生長季節中,每月日照110小時以上,月份均在260小 時以上,但4一6月份是雨季,雲量多,相應日照較少,對作物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

淡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該地地表水分「陸地徑流」與「信江流入境水」兩部分。陸地徑流主要由降雨產生,根據上饒地區編等值線圖,該地年平均降雨1600毫米左右,年徑流量700毫米左右,其年內變化不均,在境內地區分布也有差異,南多北少。根據各分區量算統計,黃金埠鎮年平均降水總童35.97億方,年平均陸面蒸發總量20.18億方,年平均陸地徑流總童(產水量)15.79億方,不同頻率年陸地徑流量為:豐水年(P=20%)20.66億方,平水年(P=50%)14.97億方,偏枯年(P=75%)11.22億方,枯水年(P=90%)8.43億方。徑流時程分配,主要隨降雨變化。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6月份占全年徑流量的49.3%,4—7月份占全年徑流最的71.8%,11月至次年3月占年徑流量的28.8%。 信江流入境水,多年平均流入年徑流量175.66億方,其不同頻率年徑流量為:豐水年(P=20%)223. 64億方,平水年(P=50%)175億方,偏枯年(P=75%)136.24億方,枯水年(P=90%)115.4億方。徑流時程分配,多年平均:4—6月份占年徑流量的56.51%,4-10月份占年徑流量的78.29%,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占年徑流量的21.71%。黃金埠鎮天然地表水資源總量水資源豐富。但按境內陸地產地表水平水年(P=50%)徑流量14.97億方計,人均占水量2360方,畝均水量2086方,低於全省水平。 地下水資源:境內信江河谷的鬆散岩孔隙水區。梅港一大溪砂礫石孔隙水區,面積60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11. 4萬噸/日。由於缺少鑽探資料,對其它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天然資源量未作計算。降雨為黃金埠鎮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大量的民井和泉點調查證實,水位漲落和泉流量的大小隨降雨量的變化,而呈季節變化。即汛季水位淺,泉流量大,旱季水位深,泉流量小。地下水運移總的規律是:地下水由南部丘陵區經崗阜區向較低的河湖平原區運動,即向信江排泄。丘陵地區多以泉的形式排泄,崗阜區主要以地下潛流形式運動,河湖平原區地下水運動滯緩,枯季以潛流排泄於河流和湖泊,洪水期河水補給地下水。

植物資源

黃金埠鎮區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6.3%,山林面積11.5萬畝。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大豆、紅暑、雜糧、棉花、麻類、油料、煙葉、甘蔗、瓜類、綠肥、蔬菜、茶葉等。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芡實等。林木種類屬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馬尾松、喬木(含竹)、灌木(含藤)。在喬木中,有闊葉林和針葉林。在闊葉林中,有落葉林和常綠林。就林木用途分,有用材林、經濟林、風景林和果木林。經濟作物有鳳仙花、雞冠花、蜀葵、百日菊、千日紅、茉莉、天人菊、夜鬧金錢(亦名「太陽花」)、萬壽菊、雁來紅、牽牛花、一串紅、一丈紅、五色椒、宜美人、金盞菊、瓜葉菊、石菊、紫羅蘭。宿根花卉:有虎剌梅、巴蕉、鈎蘭、菊花(有百餘種)、芍藥、朱頂紅、射干、文殊蘭、風信子、百合花、蓮花、蘭花(春蘭蕙、蘭、劍蘭、報歲蘭、「墨蘭」、君子蘭、草蘭)、天竺葵、四季海棠、竹節秋海棠、倒掛金鐘、文竹、玉簪、萬年青、香石竹、采葉草。球根花卉:有大理花(草色、複色),仙客來、水仙、美人蕉、鳶尾。木本落葉花卉:有梅花(紅梅、蠟梅)、牡丹(紅牡丹、白牡丹)、月季花、玫瑰、七姐妹、薔薇、芙蓉、碧祧紅、桃花、迎春花(即「玉蘭」)、紫荊、石榴花、鐵樹。木本常綠花卉:有茶花、扶桑、一品紅、木花(花「木蘭」)、米蘭、桂花、南天竺、夾竹祧、蘇鐵樹。多肉類花卉:有仙人掌、仙人球、蟹瓜蘭、令箭荷花、曇花、仙人棒、廣玉蘭、瑞香花、繡珠花、含笑、山深含笑。野生花卉:山茶花、碧桃花、蝴蝶花、紫藤、千日紅、木槿、石竹、山玉蘭、旋復花。

礦藏資源

黃金埠鎮擁有一定的礦產資源,有的礦種儲量也較豐富。據初步勘查資料,能源礦產有煤,非金屬礦產有瓷土、焦寶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硅石)、石灰石、紅砂石、磚瓦用粘土,金屬礦產有鈦砂、砂金、岩金、赤鐵礦,褐鐵礦、錳礦等。分布情況:黃金埠的華山個別地點出露無煙煤,較少,無較多經濟價值。

瓷土

(瓷石)礦為黃金埠鎮主要礦產,礦體為酸性細晶岩和石英班岩脈,呈脈狀侵入前震旦系雙橋山群千枚岩中。經生產開採,礦石白度、粘結性能較好,品種齊全。經取樣測定,各項指標均符合燒瓷礦石要求。焦寶石(耐火粘土)礦土為黃金埠鎮的優勢礦產,礦體系沉積而成,含礦層位為下石炭統梓山組含煤地層。自邊山起,經曾家坂至餘江縣交界處的孟家止,全長几十公里,斷續分布。礦層二層,總厚度5—14米,第一層平均厚1.5-6.5米,第二層平均厚3—8.6米。礦石品位三氧化二鋁28—32%,二氧化硅42—53%,三氧化二鐵2.60—6.23%,二氧化鈦1%,氧化鉀+氧化鈉3%,耐火度1580—1730℃。礦石質量較好,屬於軟質至半硬質粘土,多已達到工業要求,可作為冶金輔助原料。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黃金埠耐粘土礦探明的C+級儲量達1951.83萬噸。有一定的潛在經濟價值。黃金埠鎮擁有少部分鐵礦,種類為沉積型赤鐵礦,位於黃金埠鎮株橋等地。含礦地層為下石炭統華山嶺組下部,含礦層位雖定,但礦層本身變化較大,多呈扁豆狀、透鏡狀,且礦石質量變化也較大,往往在短距離(十餘米至幾十米)被含鐵砂岩所代替。礦層厚度0. 5-1. 0米,超過1米者極少見;全鐵品位多在30%以下,最高僅45%左右,且礦點規模小,故工業價值不大。

動物資源

黃金埠鎮區域水產資源有鯉、鯽、鯿、鲶、青蛙、鰱、鰻鱺、河豚等種類,還有甲魚、湖蝦、湖螺、棍子魚、信江鱖魚、大雁、銀魚、等水生動物。詞養動物家畜有牛、豬、羊、狗、貓、兔、馬、驢、騾。家禽有雞、鴨、鵝、鴿。另有蜜蜂、水貂等。野生動物:獸類有野豬、豺、獾、狐、狸、鼬(黃鼠狼)、鼠、獐、麂、兔、穿山甲和水獺等。禽類有雉(野雞)、畫眉、黃鸝、八哥、百舌、燕、杜鵑、啄木鳥、貓頭鷹、喜鵲、麻雀、鳥鴉、蒼鷹、翠鳥、雀鷹、雁、野鴨、天鵝、鶴、鵜鴣、野鸕鷥等。昆蟲類有蠶、蜂(細腰蜂俗稱「馬蜂」)、蜜蜂、晴蜓、螳螂、蜘蛛、蠅虎、蟬(蚱蟬、葉蟬)、蝶(鳳蝶、粉蝶、蛺蝶等)、紡織娘、蟋蟀、螢(俗稱「螢火蟲」)、蛾、螞蟻、蠅、蚊、蚤、虱等。爬蟲類有青蛙、蟾蜍(俗稱「癩給蟆」)、蚯蚓、地老虎(俗稱「地蠶」)、蝸牛、蛭(亦稱「螞蝗」)、蜈蚣、蛇(無毒蛇:水蛇、菜花蛇、黃金條;有毒蛇:竹節班、眼鏡蛇)、沙米蟲、蝤蜒(俗稱「壁虎」)等。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黃金埠鎮地處東經116°48′34.68″—116°48′24.13″,北緯28°28′38.95″—28°47′43″。位於餘干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6公里。206國道縱貫西境。鎮區位於信江下游東岸,地處昌、景、饒金三角區域中心,東南與餘江縣錦江鎮相連,東北與萬年縣青雲鎮毗鄰,西與梅港鄉隔信江相望。鎮區西距南昌90公里,東到上饒120公里,北離景德鎮100公里,南到鷹潭30公里,距東鄉、萬年、餘干、餘江四縣一市約40公里。

地質構造

地層情況:①黃金埠鎮域大部分基底屬於前震旦系雙橋山群,其岩性為灰綠色的千枚岩,間夾沙質千枚岩、千枚狀粉砂層及千枚狀態岩。上部為灰黑色含炭質千枚岩,厚度達14922米。小部分石炭系下統梓山組,其岩性為灰白色石英砂岩、炭質頁岩、夾薄煤層及耐火粘土。厚300米左右,連續沉積於華山嶺組之上。零星部分屬於石炭系下統華山嶺組,主要岩性為灰白色、紫紅色砂岩,礫岩夾粉砂岩及砂質頁岩底部灰白色礫岩。厚約182米,不整合於雙橋山群之上。黃金埠鎮第四系地層發育齊全,出露面積較大。大部分屬於上更新統地層,上層:褐紅色亞粘土,含多量的圓珠狀鐵錳質結核,同時含少量的白雲母片及石英砂粒;中層:淡黃色粘土狀似網狀結構,並含多置的鐵錳質結核;下層:砂礫卵石層,卵石成分為石英變質岩,次稜角狀。小部分屬於中更新統地層的河谷平原區:本層位岩性出露不全,多為紅土植蓋。上層:為均質紅土,厚約1一4.5米;中層:為網紋狀紅土層,呈透鏡狀分布厚約0.5—5.5米;下層:為紅土礫石層,礫石主要成分為石英,分選性及磨圓度較差,為次稜角狀礫石,礫徑大小不一,厚度0.3—4米。全新統:全新統地層為近代沖積層。受地形和搬運動力影響甚大,可分以下沖積層、湖泊沉積層、殘坡積層,黃金埠鎮大部分屬於殘坡積層,但分布零星而不連續,其岩性主要是亞粘土,有時夾少量碎石,而下過渡到基岩風化層。地質情況:黃金埠鎮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該地地質構造特徵為社庚至五雷復背斜,西南部分為復向斜等構造帶,該構造帶主要由原古界雙橋山群變質岩所形成的一系列軸向東西、向北傾斜,向南倒轉的複式楮皺帶組成。主要的褶皺有社庚倒轉背斜,長春橋倒轉向斜,寨里倒轉背斜,王家坡倒轉向斜等。

地形地貌

地形情況:東部以丘陵為主,西部為河谷平原,信江沿西、南邊界北去。黃金埠鎮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濱湖平原所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部丘陵向西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中部為平原區,東北部為低丘區,西南部為湖區鎮區處於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東北部為綿延群峰,最高峰萬春寨海拔328米,為餘干縣第二高峰。中、西部為平原,以江西四大江河之一的信江為西臨界線。其他地方地勢都較為平坦低洼,湖泊眾多,周圍多為良田、菜地。主要山峰為萬春寨、雲嶺包(位於黃金埠鎮原峽山鄉雲嶺村旁,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142米,因如入雲端故名。)、翔鳳尖(在縣東南黃金埠鎮郊外,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79米,以頂端狀如飛翔之鳳得名。)、麻嶺峰(在縣東南黃金埠鎮境內,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308米,因嶺上松樹茂密如麻得名。)地貌情況:①黃金埠主要地貌為侵蝕剝蝕丘陵地貌,主要由雙橋山群變質岩系組成。海拔150-250米,最高峰海拔標高390米,相對標高50-120米。山坡較緩,一般25度至40度,山頂渾園狀,溝谷多呈「U」字型狀。②部分地貌為堆積河、湖平原地貌,分布於信江一帶,由第四系全新統及更新地層組成沖積平原及階地。小部分為沖積平原,分布於信江及其支流、湖泊沿岸,由全新統湖泊沖積層組成高河漫灘。地面平坦。海拔14-22米,可高出枯水期河湖水位25—5米。黃金埠鎮屬於餘干縣地貌當中的一級階地,由上更新統組成一級內迭(黃金埠)或嵌入(大溪渡)階地。階面較平坦,微向信江河床傾斜。海拔高20米一23米,高出平原1-2米。

自然氣候

黃金埠鎮氣候四季分布明顯,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暖秋爽,高溫能達到40度,低溫會降到零下15度,溫差相差特別大,但它的氣候比較溫和,降水量充足,陽光照射時間也比較長,全年無霜期也很長,屬於標準的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7.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為-14.3℃,最熱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為40.1℃。該地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2.5小時,日照率42.5%,太陽輻射總量100.29千卡/方厘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586.4毫米,4、5、6月為降雨集中季節,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發量為1558毫米,7-11月的蒸發量均大於降雨量,有明顯的伏旱和秋旱現象,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濕度年均相對平濕度為81%。年內各月濕度平穩,變化幅度較小,在77-85%之間。春季、霉雨季節,相對濕度稍高,可達85%;雨季過後,相對濕度又逐漸下降,夏季蒸發量大,相對濕度75%。這種濕度變化平穩的特點有利於秋收作物的生長。

視頻

餘干黃金埠鎮黃埠大街街景拍攝(掌上黃金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