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連生蘭伯盤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連生蘭伯盤菌

中文學名:黃連生蘭伯盤菌

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 (Eumycota)

亞 門:半知菌亞門 (Deuteromycotina)

綱:子囊菌綱 Ascomycetes

目:蠟釘菌目 Helotiales

科:核盤科 Sclerotiniaceae

黃連生蘭伯盤菌,干標本的子囊盤盤狀至表面平,具柄,直徑 1.0-1.8mm,子實層黃色、灰褐色至暗褐色,子層托與子實層同色或稍淡,表面絨毛狀,柄短,表皮具絨毛;外囊盤被為矩胞組織,厚20-60μm,細胞近無色至淡褐色,表面毛狀延伸物帶褐色,末端稍膨大,內層為平行排列的長細胞,1-3層菌絲厚,覆蓋層菌絲略帶褐色,壁稍粗糙;[1]

黃連生蘭伯盤菌形態特徵

干標本的子囊盤盤狀至表面平,具柄,直徑 1.0-1.8mm,子實層黃色、灰褐色至暗褐色,子層托與子實層同色或稍淡,表面絨毛狀,柄短,表皮具絨毛;外囊盤被為矩胞組織,厚20-60μm,細胞近無色至淡褐色,表面毛狀延伸物帶褐色,末端稍膨大,內層為平行排列的長細胞,1-3層菌絲厚,覆蓋層菌絲略帶褐色,壁稍粗糙;盤下層為交錯絲組織,菌絲排列疏鬆,菌絲近無色,壁光滑,寬5-9μm;子實下層呈褐色,厚15-30μm;子囊棒狀,具8個子囊孢子,孔口在碘液中呈藍色,98-108×9.1-11.0μm;子囊孢子長橢圓形,成熟後有時一側平直,一側稍彎,彎側孢壁加厚,在子囊中無色,釋放後變為褐色,單細胞,具4-6個油滴,在子囊中多為雙列排列,15.4-22.0×5.1-5.9μm;側絲線形,頂端稍膨大,頂部2-3μm寬,基部寬1μm。 子座化的葉片上生。

黃連生蘭伯盤菌中國分布:

四川青城山(CUP-CH 2360,2369,HMAS 51852)。

黃連生蘭伯盤菌世界分布:

中國、加拿大。

黃連生蘭伯盤菌本種特點

我國該種的子囊盤生於子座化的植物葉片上,僅在四川發現兩號標本,它們之間略有差異,CUP-CH 2369外囊盤被內層和盤下層在碘液中明顯變為藍色,而 CUP- CH 2360缺乏這種反應。其餘特徵與 Dumont(1971)對這個種的描述相似。碘反應上的差異不足以將它們視為不同的分類單元,這裡處理為種內變異。

參考來源

  1. 黃連生蘭伯盤菌,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