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裙竹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裙竹蓀

中文學名:黃裙竹蓀

別稱:黃網竹蓀、仙人傘

門:擔子菌門

綱:腹菌綱

目:鬼筆目

屬:竹蓀屬

黃裙竹蓀子實體中等至較大,高8-18cm。菌蓋鐘形,具網格,其上有暗青褐色或青褐色粘性孢體,頂平,有一孔口。菌幕檸檬黃色至桔黃色,似裙子,具菌托,苞狀,從菌該邊沿下垂長6.5-11cm,下緣直徑8-13cm,網眼多角形,眼孔直徑約2-5 mm,菌柄白色或淺黃色,海綿狀,中空,長7-15cm,粗 1.6-3cm。 夏季在竹林、闊葉林地上散生。 此種多有毒,不宜採食,可供藥用。將子實體浸泡於濃度為70%的酒精中,作為外塗藥用,可治療腳癬。 [1]

形態特徵

子實體高6-16.5m。菌蓋鐘形,高2.2-2.8cm,寬1.9-2.2cm。有顯著的網絡狀凹穴,橘黃色,內有暗青褐色,粘性孢體,頂端平,中部具穿孔。菌裙檸檬黃色至橘黃色,長6.5-7.5cm,直徑2-5cm,網眼多角形。菌柄近白色或淡橙黃色,海綿狀,中空,粗1.6-2.3cm。菌托帶淡紫色,(2.5-4)cm×(2-3.5)cm。孢子橢圓形,(3.5-4.5)μm×(1.5-2)μm。壁光滑,透明。

性狀鑑別

子實體長條形,長6-16.5cm,表面黃白色至橘黃色。菌蓋鐘形,橘黃色,有顯着的網格狀凹穴,頂端平,中央具穿孔。菌托淡紫色。質柔韌。氣香,味淡;有毒。

資源分布

生於竹林下或闊葉混交林下。夏、秋季單生或群生。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湖南廣東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功能主治

燥濕殺蟲。主足癬濕爛;瘙癢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浸酒塗。

注意事項

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參考來源

  1. 黃裙竹蓀, 藥素網,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