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腳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腳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黃腳鷗(學名:Larus livens)是鷗科、鷗屬的一種鳥類。體型較大,它的頭至身體長為53-72厘米,翼展為140-160厘米,體重為930-1500克;頭部呈白色;喙較厚實,呈黃色;背部呈略深的黑色、灰色或者鉛灰色;翅膀呈黑色或者深灰色;雙腿呈黃色。

黃腳鷗通常棲息於沙質和岩石島嶼,叫聲為大聲的"kio",或者一串典型的鷗鳴"kyla kyla kyla kyla……"。食物包括魚類、無脊椎動物、沿海田間的蠕蟲等,有時會捕獲小海鳥和鵜鶘卵。主要分布於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有少量分布於南加州(美國)。

簡介

黃腳鷗成鳥體型較大,它的頭至身體長為53-72厘米,翼展為140-160厘米,體重為930-1500克。在標準測量中,翼弦為40.2至46厘米,喙為5-6.2厘米,跗蹠骨為5.9-7.5厘米。頭部呈白色。喙較厚實,呈黃色。背部呈略深的黑色、灰色或者鉛灰色。翅膀呈黑色或者深灰色。雙腿呈黃色。

黃腳鷗的未成鳥呈咖啡色。幼年黃腳鷗全身羽毛呈鱗片紋,深色羽毛與乳白色條紋相間。到了第二年(圖2),背上羽毛呈灰色,喙下端逐漸變黃,虹膜顏色變淺。到了第三年,大部分雙翼被灰色羽毛覆蓋,但仍有細微處呈褐色和黑色。雙腳由粉變淡黃,但不及成鳥的雙腳顏色鮮艷

評價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黃腳鷗的種群數量估計為6萬隻(Delany、Scott,2006年)。黃腳鷗的分布範圍很大,因此在分布範圍大小標準(標準範圍20000平方公里,加上範圍大小、生境範圍、生境質量、種群規模和少數棲息地喪失)下不接近脆弱的種群數量。黃腳鷗的種群數量趨勢似乎是穩定的,因此根據種群數量趨勢標準(十年或三代下降30%)該物種並不接近脆弱的種群數量。黃腳鷗種群數量規模很大,因此沒有達到種群規模標準下的弱勢群體種群數量(10000隻成年個體,估計在十年或三代內持續下降10%)(2018年)。由於這些原因,黃腳鷗被認為是不受關注的物種。[1]

參考文獻

  1. 黃腳鷗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