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緬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緬桂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589462&sid=2734392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黃緬桂 漢語拼音:Huánɡ Miǎn Guì |
黃緬桂,中藥名。為木蘭科含笑屬植物黃蘭Michelia champaca L.的根及果。根:祛風濕,利咽喉;主治風濕骨痛,骨刺梗喉。果:健胃止痛;主治消化不良,胃痛。[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黃緬桂
拼音名:Huánɡ Miǎn Guì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helia champaca L.
出處
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蘭科植物黃蘭的根。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挖取根部,除淨泥土雜質,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
常綠喬木,高10-20m,胸徑達1m。幼枝、嫩葉和葉柄均被淡黃色平伏的柔毛。葉互生;葉柄細,長2-4cm;托葉痕達葉柄中部以上;葉薄革質;葉片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10-2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或近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兩面綠色。花單生於葉腋,橙黃色,極香;花梗短而有灰色絨毛,花被15-20,披針形,長3-4cm;雄蕊多數,藥隔伸出成長尖頭;雌蕊心皮多數,分離,密被銀灰色微毛,雌蕊群柄長約3mm。聚合果長7-15cm,(艹骨)(艹突)果倒卵狀長圓形,長1-1.5cm,外有疣狀突起。種子2-4有紅色假種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濕潤溫暖氣候。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和西藏等地。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
栽培
喜溫暖濕潤環境和肥沃疏鬆的土壤。
可用種子繁殖,種子一般在2星期內即喪失發芽力,故宜隨采隨播。種子每1kg約10000粒。
亦可用空中壓條或靠接方法繁殖。生長較快。
化學成分
根含小白菊內酯(parthenolide)[1]。莖皮含氧代黃心樹寧鹼(oxoushinsunine),黃心樹寧鹼(ushinsun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
葉含揮髮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芳樟醇(linalo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e),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牻牛兒醇(geraniol)[4]。
藥理作用
黃心樹寧鹼對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屬、分支桿菌以及枯草桿菌皆有顯着的抑菌作用。
性味
苦;性涼
歸經
脾;肺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利咽喉。主風濕痹痛;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
複方
- ①治風濕骨痛: 黃緬桂根五錢至一兩。泡酒服。
- ②治骨刺卡喉: 黃緬桂根切成薄片,每含一至二片,徐徐咽下藥液,半小時後吐出藥渣再換。(性味以下出《雲南思茅中草藥選》)[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