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海葵 | |
---|---|
圖片來源 |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1339#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黃海葵 漢語拼音:Huánɡ Hǎi Kuí |
黃海葵,中藥名。為海葵科動物黃海葵Anthopleuraxanthogrammica(Berkly)的全體。具有收斂固澀,祛濕殺蟲之功效。用於痔瘡,脫肛,白帶,體癬,蟯蟲病。[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黃海葵
拼音名:Huánɡ Hǎi Kuí
英文名:yellow sea anemone
別名:海菊花、沙筒、海腚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Berkly)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葵科動物黃海葵的全體。
採收和儲藏
四季均可採挖,採得後,洗淨,鮮用。
原形態
黃海葵,體態多變,伸展時呈圓筒形;收縮時呈左右對稱的相合狀,體高30-90mm,體寬30-70mm,多數為中等大小。體的頂端為口盤,其上有放射條紋和環紋構成的圖案,口盤底色為深淺不一的灰白色和青褐色。口位於口盤中央,呈裂縫狀,周圍有淺粉紅色的口唇。口盤邊緣環生數圈觸手,觸手細長可伸縮,呈淺褐色,有的為粉紅色,排列整齊,按12的倍數排列,總數為96根,長度約等於口盤直徑,各觸手長度略相等。觸手向口面有白斑;反口面的基部有灰白色結節約20個。體色變異較大,上部為灰褐色或灰綠色,下部為黃褐色或肉色。體壁上有疣狀吸盤,上部比下部多,下部近平滑,吸盤上常吸有小沙或碎殼。體常埋於沙中,下端有圓形足盤,固着於沿海高潮線岩石上或殘水坑沙中石上。當退潮時,觸手伸展如菊花狀,若遇驚動即縮於泥沙中。為極普通的種類。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體常埋於沙中,下端有圓形足盤,固着於沿海高潮線岩石上或殘水坑沙中石上。當退潮時,觸手伸展如菊花狀,若遇驚動即縮於泥沙中。
化學成分
全體含黃海葵強心肽(anthopleurin)A、B、C。黃海葵強心肽A相對分子質量約為5500,由4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含3個胱氨酸殘基。黃海葵強心肽C由47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含2-氨基乙基磷酸酯(2-amino ethylphosphate),N-甲基-2-氨基乙基磷酸酯(N-methyl-2-aminoethyophosphate),含量分別為全體蛋白的 0.02μmol/mg和0.15μmol/mg。尚含膽鹼磷酸酯的磷酸類化合物。含類胡蘿蔔素色素(peridinin),為5ˊ,6ˊ-環氧-3,5,3ˊ-三羥基-6,7-二脫氫-5,6,5ˊ,6ˊ,-四氫-12,13,20-三去甲基-β,β-胡蘿蔔烯-19ˊ,11ˊ-交酯-3-乙酸酯(5ˊ,6ˊ-epoxy-3,5,3ˊ-trihydroxy-6,7-didehydro-5,6,5ˊ,6ˊ-tetrahydro-12,13,20-trinor-β,β-caroten-19ˊ,11ˊ-olide-3-acetate)。
藥理作用
黃海葵強心肽具有顯着的強心作用。黃海葵強心肽A對豚鼠離體心房半數有效量為4.4×1O9克分子,對哺乳動物心臟均能增加收縮力,但不增加心搏作用。對Na+/K+腺苷三磷酸酶、單胺氧化酶(Monoamin oxidase)、腺苷-3,5,-磷酸二酯酶不顯作用,強心作用較烏巴因(ouabam)強200-1000倍。黃海葵強心肽C對大白鼠離體心房的半數有效量(半數有效量)為3.0 × 109克分子)
毒性
黃心葵強心肽A的半數致死量為0.3-0.4mg/kg。
性味
味咸;性平;有毒
歸經
肝;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
收斂固澀;祛濕殺蟲。主痔瘡;脫肛;白帶;體癬;蟯蟲等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切碎或化水外敷。內服:煎湯,1個。
注意
本品有毒,多作外用,內服宜慎。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收斂固澀、燥濕殺蟲的功效。治痔瘡、脫肛、白帶過多、蟯蟲等。[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