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河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河猴

中文學名: 黃河猴

拉丁學名: hoanghonius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分布區域: 中國 山西 垣曲盆地

中國晚始新統的黃河猴(Hoanghonius)發現於山西的垣曲盆地。1953年又增加了兩個下頜骨。黃河猴最初發現於山西垣曲盆地的 上始新統地層中,於1930年由著名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Zdanksy命名為斯氏黃河猴Hoanghonius stehlini,最初被認為是屬於鼠猴類的懸 猴類,現在則認為應該屬於兔猴類。[1]


物種詳述

懸猴類(anaptomorphimae)是主要的絕滅眼鏡猴類型。生存的時代為早一晚始新世。分布在美洲的西北部和西歐。有不很特化的臼齒, 最後上、下臼齒有高和呈球狀的主尖,北美早始新世的teronius是了解最多的懸猴類,頭骨上顯示出有較大的大腦半球,位置靠近的大眼眶,短的鼻和膨大的聽泡。從耳區鼓室的結構來看,早第三紀的眼鏡猴類不僅包括特化的類型和現生眼鏡猴的祖先類型,而且也有發展到高等靈長類的類型。如產自法國始新統的尼古魯猴(necrolemur),其形態特徵遠遠超出了狐猴階段而接近於猿類,但它不是猿猴的直接祖先。中國晚始新統的黃河猴(hoanghonius)發現於山西的垣曲盆地。1953年又增加了兩個下頜骨。有些學者認為1930年的材料應置於兔 猴類。


兔猴科簡介

兔猴科(Adapidae)是多樣及已滅絕的靈長目,主要於5500-3400萬年前始新世開始演化的。當中一個專有的亞洲特有種(西瓦兔猴)生存至中新世。兔猴科的化石主要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及非洲發現。它們是始新世兩類分布至全北區的靈長目之一,另一類則是始鏡猴科。


大部分兔猴科的特徵包括細小的眼眶、長吻突、適合吃葉或果實的頰齒、並相對較重的身型(一般重於1公斤)。但是於始新世早期至中期的歐洲特有種(如Anchomomys)則很細小,少於約250克,並且是部分吃昆蟲的。在如假熊猴屬及兔猴屬等都有細小的眼眶,可見它們 可能是白天活動的。始新世末期歐洲最少有一類兔猴科(原懶猴屬)有大的眼眶,並可能是晚間活動的。


就像現存的靈長目,兔猴科有可以抓住東西的手及腳,手指及腳趾上有指甲而非爪。顱後骨骼顯示大部分兔猴科都是樹上棲息及四足行走的。北美洲的假熊猴屬有極長的指,顱後部分則像現今的狐猴。另外,有些學者始新世末期歐洲有一類兔猴科適合懸掛及攀爬。


兔猴科的分類及演化關係備受爭議,但卻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們是屬於原猴。從兔猴科的腳跟及手腕有現今原猴的衍生相似性。不過,兔猴科缺乏了原猴的獨特性,如齒梳子、二趾上的爪、縮小了的內頸動脈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