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河岸邊聽清音(楊建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河岸邊聽清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黃河岸邊聽清音》中國當代作家楊建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黃河岸邊聽清音

想不到今年國慶假日我是在醫院度過的。濃烈的節日氛圍不僅讓病人歸心似箭,而且也讓醫護人員心緒難寧。短短几天,偌大的內科樓一下子空曠起來,平日熙熙攘攘的蘭大二院立刻清淨了不少,門口檢測處也不再是人山人海的長龍。可住在二十層樓上進出實在有些不便,百無聊奈中我只能透過玻璃窗去看對面的白塔山,以此打發漫長的時間並寬慰自己煩躁的心情。

上午躺在病床上輸液時,我只能去看盤桓在天空的白鴿,以及間或從黃河上空掠過的沙燕,從雲間傳來的清脆哨聲於「泠泠作響」中點染成「嚶嚶成韻」的意境,水墨般的畫面老讓我想起小時的故園情景,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遙遠,既親切而又傷感。

下午從二院的後門出去,到濱河路上走走,軀體似衝出久困的樊籠,心情也隨之輕鬆了不少。濱河南路雖整日車水馬龍,但卻不失為一條曲徑通河、綠茵匝地的散步之處,高大的垂柳搖擺着婀娜的身影,翠綠的草坪袒露着豐腴的肌膚,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沿着大道向西,不遠處就是黃河大劇院,那是省秦劇團所在地,整個建築美輪美奐、巧奪天工,它和近年所建的黃河樓共同構成蘭州的地標性建築,成為黃河岸邊一道靚麗的風景。有天到黃河劇院時正好有蘇鳳麗女士的演出,見此我便毫不猶豫地進去聆聽了兩個小時,在肖派眾多的弟子當中,我比較偏愛蘇鳳麗的表演。蘇鳳麗主攻青衣,表演風格大氣流暢,沉鬱內秀。她嗓音甜美,扮相秀美,做功細膩,唱腔上能按照人物不同的情緒而改變音色。她憑着從京劇移植而來的《鎖麟囊》獲得梅花獎,我多次看過她的表演,每次卻有不同的收穫。其流暢的清韻有着鳥鳴叢林之趣,綿緲空靈的質感常給人餘音繞樑的回味。 黃河岸邊的雕欄古樸典雅,大有園林建築的迴環曲折之妙。習習涼風夾帶着絲絲水氣輕拂在遊人的臉上,給人如沐春分、遊走畫中的感覺,走累了可坐在長椅上養一會兒神。運氣好的話,可碰到那些專業的秦腔演員在迴廊處演唱,我曾看過好幾個名家在那裡表演的視頻,拋卻其他,單那滔滔的黃河就是一個天然的大音箱,足以讓人陶醉其中。

濱河南路的黃河母親雕像在全國都赫赫有名,凡到那裡的人都會拍照留念。天氣晴朗時常有兩撥人在附近唱戲賽歌。雖是業餘愛好者,但他們的水平絕不亞於那些專業人士。當各種樂器響起時,他們便神抖擻,意氣風發忘情地投入。高昂時似激流,沉穩時如處子,或哀怨、或歡娛,或舒緩、或張揚,總能吊起人的胃口。而唱歌的人又以女士居多,她們所唱大多為經典老歌,但看她們的表演總讓人想起「高手在民間」的俗語,生髮出「清歌一曲倒金壺」的年少之狂。

從二院後門向東,步行幾百米就到了中山橋,我曾在附近工作過一段時間,比較熟悉那兒的情況。現在中山橋不再通車,只作為旅遊景點供人瞻仰觀景。過橋向北便是白塔山,和以前相比,白塔山有着小鴨變天鵝式的嬗遞,以往光禿禿的荒山栽植了許多樹木,給了無生機的荒嶺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而最引人注目的卻是山下那些古建築群落,依勢錯落、氣派軒華,紛呈的賓館、地產,軒邈的茶樓、酒肆扮演者各自的角色。不論是鏤空的窗欞,還是拱狀的斗角,在匠心獨用中皆能彰顯出一份文化的因子。

我去茶樓的那天遊人較多,為俯視黃河我特選了一處靠窗的位置,在秋日的暖陽里品茗聽歌。那些表演者應該是來自藝術院校的學生,儘管舞台不大,但他們的表演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不論是相聲、小品,還是獨唱、歌舞都經過了精心的排練。

[1]

作者簡介

楊建增,男,滿族,1970年生,祖籍河北省涿鹿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