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毛榕(學名:Ficus esquiroliana)是桑科榕屬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撾、台灣島、泰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貴州、廣東、海南、西藏、四川、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100米的地區,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 中文學名:黃毛榕
- 拉丁學名:Ficus fulva Reinw.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蕁麻目
- 科:桑科
- 亞 科:波羅蜜亞科
- 族:榕族
- 屬:榕屬
- 亞 屬:無花果亞屬
- 組:無花果組
- 亞 組:綿毛榕亞組
- 系:綿毛榕系
- 亞 系:綿毛榕亞系
目錄
形態特徵
小喬木或灌木,高約4-10米,樹皮灰褐色,具縱棱;幼枝中空,被褐黃色硬長毛。葉互生,紙質,廣卵形,長17-27厘米,寬12-20厘米,急漸尖,具長約1厘米尖尾, 基部淺心形,表面疏生糙伏狀長毛,背面被長約3毫米褐黃色波狀長毛,以中脈和側脈 稠密,余均密被黃色和灰白色綿毛,基生側脈每邊3條,側脈每邊5-6條,分裂或不分 裂,邊緣有細鋸齒,齒端被長毛;葉柄長5-11 厘米,細長,疏生長硬毛;托葉披針形, 長約1-1.5厘米,早落。[1]
榕果腋生,圓錐狀橢圓形,直徑20-25毫米,表面疏被或密 生淺褐長毛,頂部臍狀突起,基生苞片卵狀披針形,長8毫米;雄花生榕果內壁口部,具柄,花被片4,頂端全緣,雄蕊2枚。癭花花被與雄花同,子房球形,光滑,花柱側生,短,柱頭漏斗形,雌花花被4。瘦果斜卵圓形,表面有瘤體。花期5-7月,果期7月。
主要價值
來源
為桑科植物黃毛榕的根皮。
功效
健脾益氣、活血祛風。[2]
主治
治氣血虛弱、中氣不足、子宮下垂、脫肛、泄瀉、風濕痹痛、筋骨疼痛。
性味歸經
甘,平。肝、脾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克。
中藥化學成分
全株含B-香樹脂醇。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皮: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活血祛風的功效。用於氣血虛弱、子宮下垂、脫肛、風濕痹痛、泄瀉等症。
考證
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100米的地區。
分布範圍
產西藏、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台灣。
越南、老撾、泰國的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