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榦(1152-1221),字直卿,號勉齋,南宋福建路福州長樂縣人,徙居閩縣。黃瑀第四子。

自幼聰穎,志趣廣遠。年十七,父歿。淳熙二年(1175),黃榦往見劉清之求學,清之奇其才,令從朱子授業。

目錄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黃榦  
字號    字直卿,號勉齋      
民族    漢族      
職業    儒者,教育家,官員 
出生地   福建路福州長樂縣人
出生時間  1152年   
去世時間   1221年 
所處時代   宋朝   
代表作品   《黃勉齋先生文集》   
主要成就   朱子傳人,發揚朱子之學    

人物生平

自幼聰穎,志趣廣遠。年十七,父歿。淳熙二年(1175),黃榦往見劉清之求學,清之奇其才,令從朱子授業。

淳熙三年春,黃榦拜朱熹為師,在崇安五夫里隨朱熹苦讀,常通宵達旦。他與朱熹高

蔡元定朱熹學友呂祖謙論學,以「所聞與朱熹相質證」,不久即成為朱熹高徒。朱熹對他寄予厚望。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嫁黃榦。寧宗即位,朱熹遣榦奉表行在,補將仕郎。不久母死,回梓守孝,墓廬講學,從者甚多。

紹熙三年(1192)朱熹卜居建陽考亭,黃榦也在附近結廬居住。朱熹在建陽築「竹林精舍」(書院)講學,與書有:「他時便可請直卿,代即講席」之語。朱熹編《禮書》,其中喪、祭二篇由黃編成,朱熹對此十分滿意。

慶元二年(1196)朱熹提倡的道學被朝廷斥為「偽學」,但黃仍堅持講學,同年在建陽潭溪建草堂講道著書。慶元六年朱熹病重,將所著書託付給黃榦。朱熹死後,黃榦持心喪3年。調監嘉興府石門酒庫。

黃榦步入仕途後,面對外族入侵,國弱腐敗的社會現實,主戰反和,致力於社會改革,力圖「壯國勢而消外侮」。

嘉定元年(1208),黃榦任江西臨川縣令,力主弛沿河場務之費,以抑制坐蠹之害和盜糶之弊。嘉定五年,改任臨江軍新淦縣令,着力整頓吏治,揭露該縣胥吏勾結豪民,將職田作官田變賣。任安徽安豐軍通判時,亦不斷整頓腐敗的吏治。

八年,知湖北漢陽軍。漢陽軍地處軍事要衝,卻無城郭,黃榦日以乞築漢陽城為急,但朝廷不從。黃榦視事後即整頓郡兵,安撫百姓。時值大旱,而監司卻不過問。黃榦力籌賑荒米7萬餘石,糶給災民,還收留外地流民2700餘人,發倉予以賑濟,民深感其德。 十

年,知安徽安慶。安慶乃抗金前線,黃榦到任後奏請修郡城,並親自督修,每日五鼓坐堂,安排工程進度,修好郡城。兩年後金兵南下,安慶城在抵禦金兵入侵中起了重大作用,百姓深感黃榦修城之德。

十一年,辭安慶職,入廬山訪其友李燔陳宓,並在白鹿洞書院講學。不久改知和州,黃榦以衰病辭。九月,命知廣東潮州,辭。十二月,主管亳州明道宮。

十二年四月回建陽,十月回福州專事講學。

十四年(1221年)三月卒。

人物影響

  • 黃榦論定朱熹的道統地位,認為道出於天,表現為天地萬物和人事的變化,
  • 故有道統。道統傳授的次序: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黃把「傳承道統」看成是朱熹的最大成就。經過黃榦的提倡和闡發,朱子學成為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
  • 黃榦是傳播和推廣朱子學的第一人,初傳朱子學大都出於黃榦之門。黃榦在浙江為官時,將朱子學傳於金華人何基,後來通過何基再傳,朱子學盛行於浙江。黃榦在江西為官時,傳弟子饒魯。饒魯在江西講學,廣收弟子,成為朱子學在江西的源流。黃榦在漢陽為官時,在書院講授理學,門人眾多。後元兵攻入漢陽,俘虜理學家趙復,攜歸北方,使之在太極書院講學,致使元代時朱子學在北方迅速傳播,遂成獨尊之勢。

人物紀念

黃榦墓

  • 在福州市晉安區壽山鄉江南竹村,建於南宋,清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墓外觀平面呈「風」字形,三合土結構。墓碑楷書「宋大儒黃公勉齋墓」。墳前墓埕四層。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榦志堅

  • 榦往見清江劉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遠器,時學非所以處子也。」因命受業朱熹。 榦家法嚴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時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歸。榦自見熹,夜不設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