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楝樹下苦與樂(葛高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楝樹下苦與樂》是中國當代作家葛高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黃楝樹下苦與樂
前不久的一天,一個名為「墨舞人生」的人加我微信,並給我發了幾幅書法作品。我看微信備註知道了這個人叫王冰洋,伊川縣葛寨鎮黃楝樹村的一個青年農民,愛好書法和收藏。
黃楝樹,伊川縣葛寨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在縣級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地方。王兵洋,一個在百度上翻了好幾頁也沒有找到他的名字。
月初,王冰洋給我打電話,說是在網上看到我編印了一些與伊川有關的書籍,想買幾本回去收藏學習,並說已經騎車在路上,馬上到縣城了。對於王冰洋先斬後奏式的冒昧來訪,我並沒有反感,相反從他身上好像找到了我當年積極向上的身影。
我從儲藏室找了幾本伊川新聞作品集,在院裡等他。
見面後聊天才知道他是一名樸實的農民工。他說在工作之餘在簡陋的工棚里舖開宣紙揮毫潑墨時,我才明白了他還是一位愛好書法的青年。雖然他今年只有三十歲,但他已經自學苦練書法十五年了。王冰洋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工地打工是他的職業,苦練書法卻是他的追求和事業。
王冰洋只有初中文化, 一畢業就到建築工地干起了民工。下班之後,在為失學而痛苦、鬱悶時,他就練上幾個大字,心中的鬱結之氣一掃而空。他說,書法是一個修身養性的愛好,練習得久了,心態變得很平和,生活中的煩惱、困難再也不能將自己擊垮。
建築工是艱苦的,工地上有不成文的規定:看得見就幹活,看不見再收工。每天工作十個小時,累得大家晚上躺下就睡,話都不想多說一句,否則沒法保證第二天有精神出工。但是,王兵洋卻是完全兩樣,他堅持刷牙洗腳之後,蜷縮在工棚一角,在大家酣睡如雷的呼嚕聲中,輔助提筆、揮毫潑墨,常常是一練兩三個小時。無論酷暑盛夏還是數九寒冬,王兵洋一如既往,整整堅持了十五個春秋。
聊天中得知王冰洋在家上網時發現了我的工作經歷,經過縣城工作的親友找到了我的電話,他很自信地和我聯繫要交個朋友。說實在的,這麼多年,找我交流和文字有關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還真的不多。
藝術殿堂是輝煌的,通往藝術殿堂的路卻往往是曲折的。和王兵洋聊天,他自信滿滿地告訴我,「叔,我雖然是一個農民工,但這不妨礙我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只要心中有夢想,哪裡都是舞台。工程建築是我的工作,書法創作就是我的事業,我會一輩子與毛筆為伴,在書法創作的道路上堅持走長走遠!」
王冰洋騎電動車走了,他還要去洛陽市區打工。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我在想,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農村青年,但他似乎又有別於普通的農村青年。他有普通青年的質樸和勤勞,卻又比普通的農村青年身上有着更加的刻苦和勤奮的精神。我多麼希望像王冰洋這樣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人越來越多起來。[1]
作者簡介
葛高遠,河南省伊川縣互聯網應急保障中心主任,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鳴皋鎮邢莊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