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出自宋代趙師秀的《約客[1]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雨時節家家戶戶都被煙雨籠罩着,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已經過了午夜約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着棋子,看着燈花一朵一朵落下。

注釋

約客:邀請客人來相會。

黃梅時節: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陰雨綿綿的時候,稱為「梅雨季節」,所以稱江南雨季為「黃梅時節」。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家家雨:家家戶戶都趕上下雨。形容處處都在下雨。

處處蛙:到處是蛙聲。

有約:即為邀約友人。

落燈花:舊時以油燈照明,燈心燒殘,落下來時好像一朵閃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燈花,燈芯燃盡結成的花狀物。

鑑賞

與人約會而久候不至,難免焦躁不安,這大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以此入詩,就難以寫得蘊藉有味。然而趙師秀的這首小詩狀此種情致,卻寫得深蘊含蓄,餘味曲包。[2]

「黃梅時節家家雨。」作品開篇首先點明了時令,「黃梅時節」,也就是梅子黃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個字寫出了「黃梅時節」的特別之處,描繪了一幅煙雨濛濛的江南詩畫,每一家每一戶都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

「青草池塘處處蛙。」在這句中,詩人以籠罩在蒙蒙煙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聾的蛙鳴,反襯出了一種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靜的美。蛙聲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聾,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靜,這就是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動寫靜。

「有約不來過夜半」,這一句才點明了詩題,也使得上面兩句景物、聲響的描繪有了着落。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着,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閒敲棋子落燈花」是全詩的詩眼,使詩歌陡然生輝。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漸漸快燃盡,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詩人獨自靜靜地敲着棋子,看着滿桌的燈花,友人久等不至,雖然使他不耐煩,但詩人的心緒卻於這一剎那脫離了等待,陶醉於窗外之景並融入其中,尋到了獨得之樂。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閒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人在孤寂焦慮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作一種單調機械的動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點聲響去打破沉寂、沖淡憂慮,詩人這裡的「閒敲棋子」,正是這樣的動作。「落燈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現了燈芯燃久,期客時長的情形,詩人悵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了。敲棋這一細節中,包含了多層意蘊,有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的韻味。可見藝術創作中捕捉典型細節的重要。

這首詩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前兩句寫戶外的「家家雨」、「處處蛙」,直如兩部鼓吹,喧聒盈耳。後兩句寫戶內的一燈如豆,枯坐敲棋,寂靜無聊,恰與前文構成鮮明對照,通過這種對照,更深地表現了詩人落寞失望的情懷。由此可知,趙師秀等「四靈」詩人雖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現,其實頗有精心結撰的功夫。

簡析

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響。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後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着,沒事可干,「閒敲」棋子,靜靜地看着閃閃的燈花。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閒敲棋子」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姿態貌似閒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 全詩通過對詩人思緒的環境及「閒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3]

賞析

首句「黃梅時節家家雨」,交待了當時的環境。黃梅時節乃是立夏後數日梅子由青轉黃之時,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其時細雨綿綿,正所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對於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着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泄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仿佛「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心情異常恬靜安詳。「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人的注意力從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轉到了遠遠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聲,正是這處處蛙聲,烘托出了當時周遭的清靜,試想,如非心如止水,神遊物外,而是焦灼煩躁,何以知微渺「蟲聲」今夜「新透綠窗紗」?再看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我猜想,書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結論,多半便依了這句。朋友過了夜半還不來,倘若你是我,當然不免焦灼。但這是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之一,人稱「鬼才」的趙師秀。趙師秀,字紫芝,又字靈芝,光宗紹熙元年進士,曾任上元縣主薄,筠州推官。他雖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與僧道同游山水之間,嚮往恬靜淡泊的生活,甚至還想與陶淵明一樣「歸尋故園」(《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韻得尊字,就送朱幾仲》)。他死後,江湖派巨子戴復古作《哭趙紫芝》,說他是「東晉時人物」。當不致於「有約不來過夜半」便焦灼不安吧?最後一句「閒敲棋子落燈花」中。「閒敲」之「閒」,應當仿佛我們偶憑小几,百無聊賴,適見案頭筆墨,於是順手拿過,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信筆塗去,一如陸游「矮紙斜行閒作草」之意趣。趙師秀也便這樣坐於燈前,遙等客人不至,百無聊賴,適見局中棋子,於是順手拈起,隨隨便便,漫不經心,信手敲去,何來焦灼之感?

作者趙師秀

趙師秀(1170~1219年)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