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 河南商城縣西南部

面 積: 4010公頃

森林公園級別: 國家級

管理單位: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

批准時間: 2001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南商城縣西南部,距縣城60公里,國家4A級景區,南鄰湖北,東接安徽,林區面積4010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97%,空氣新鮮,素有「天然氧吧」之稱。[1]

公園簡介

黃柏山林區地勢較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娃娃魚金錢豹穿山甲等珍稀動物370多種,100多種樹木,且多為材質優良、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素有「松杉林海」之稱,又有「天然藥庫」之譽。

2001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近年來,黃柏山又被作為旅遊景點進行了大力開發,成為全縣重點旅遊景區。

景區內千峰披翠,萬水競綠,春日百花競綻,夏時樹高蔭濃,秋天層林盡染,冬季松竹傲雪,四時美景如詩如畫。黃柏山不僅有優美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豐富的人文景觀。三山夜月、九峰比肩,古廟遺風、風嶺清嵐、息影懷古、將軍觀山等景觀,在展現優美自然風景的同時,讓人驚嘆此地厚重的的歷史文化沉澱。

明僧無念曾在此修建法眼寺,明萬曆年間右都御史梅之煥為紀念法眼寺和尚無念禪師修建息影塔。景區內歷代文人遊記甚多,明代大思想家李贄曾在建塔立寺,讀書修禪,講學著述。

公園的人工林規模、質量居河南省前列,黃山松、水杉、柳杉人工林面積、質量在大別山區優勢突出;黃山松原始林為大別山區所罕見,為獨特性景觀;其毛竹林處於我國毛竹適生區最北界,面積為全省最大。

在地質地貌景觀方面完整體現了大別山的特點,類型齊全,具有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整體資源質量在河南省內大別山區為最高。黃柏山盆地、跑馬嶺中山草甸在大別山區具有獨特性。

此外,公園內分布的商城肥鯢為獨特性資源;人文景觀方面在河南省大別山區優勢顯著。

景區景點

旅遊適游期

公園在2月中旬—12月中旬均可開展旅遊活動,旅遊適游期達300天。

小林海(黃山松原始林)

位於黃柏山景區,毗鄰法眼寺及鄂、豫、皖三省交界處,面積20餘公頃,林齡近200年,平均樹高22米以上,平均胸徑42厘米,最大胸徑136厘米,平均每公頃株數為450株以上,是50年代大煉鋼鐵時倖存下來的一片原始森林。

林內空氣濕潤,植物繁茂,高大的黃山松直聳雲端,林下生長着天麻、茯苓等珍貴藥材。入口處聳立着一棵千年古松,枝葉蒼勁虬曲,如巨手迎賓。林內紅軍作戰時所挖戰壕猶在,當年炮火連天的情形依稀浮現。

九峰尖原始森林

在九峰尖景區龍門口,面積達600餘畝,主要樹種為黃山松和櫟類,林齡230年,株數每公頃360株,平均樹高20米,平均胸徑45厘米。

因人跡罕至,保存完好,林內藤蔓纏繞,古樹參天,枯枝落葉厚達70厘米以上,有熱帶雨林景象。夏日,碧濤洶湧,霧氣騰騰;冬日,玉樹瓊枝,冰雕玉砌。

黃柏山、大牛山毛竹林

商城縣是我國毛竹適生區域的最北界,公園內成片分布有10多處毛竹林,總面積達1500畝,尤以黃柏山和大牛山景區的兩處竹林規模最大,連片面積分別達到350畝、400畝。竹林或與溪流、水庫相伴,或與稻田、池塘相連,蒼翠欲滴,松竹搖曳,微風過處,碧波浮動,松唱竹吟,溪水叮咚,風光如畫,

月色融融,竹影朦朧,有天籟之音。

水杉、柳杉人工林

林場於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作為混交樹種引種造林,面積、規模為全省最大,呈塊狀分布在溝谷地帶,公園內隨處可見。林木生長表現優異,高大挺拔,平均樹高25米,平均胸徑達到40多厘米,其景觀為省內罕見,為遊客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人工林海

公園現有人工林面積3326公頃,除杉木林外,林齡基本在30—50年之間,平均樹高15米,平均胸徑25厘米,多為黃山松林、杉木林或松杉混交林,其造林經營技術、模式曾被作為典型推廣到數省,規模、林分質量居全省前列。林相整齊,生機盎然,為遊客所讚嘆。

小黃山

位於大牛山景區西北部,面積600餘畝。近千株黃山松生長於磷峋怪異的岩石之中,於峭崖間橫空而出,或立、或側、或仰、或臥,樹形因風向和山勢而成,冠多分層,姿態萬千,可與黃山迎客松相媲美,故稱「小黃山」,深入其中,可讓遊客體驗自然之多姿、生命之堅強。

紫荊林

位於大牛山景區王后沖,面積320畝,林齡在40年左右,樹高平均8米,平均胸徑25厘米。初春季節,紫荊花開遍山,整個山坡一片深紫色,淡雅清香瀰漫于山中,微風吹來,暗波浮動,幽芳撲面。

杜鵑(映山紅)林

各景區均有分布,以大牛山天池一帶最為壯觀,最大連片面積500餘畝。

黃柏山銀杏園

於1992年3月從江蘇泰興市引種,有「山東大佛指」等多個品種,造林面積35畝。春天翠綠欲滴,夏天濃蔭如蓋,秋天滿樹珠玉,冬天枝幹蒼茫。

古樹名木景觀

(1) 法眼寺古銀杏:法眼寺門前左、右各1株,胸徑2米有餘,四人合抱,均為雄性,樹高分別達到24米、28米,枝下高9米左右,冠幅近400平方米,枝繁葉茂,生長旺盛,枝幹挺拔。相傳是南宋年間妙湛禪師在此建報恩寺時親手所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法眼寺附近還分布有13株古銀杏,平均樹高20米,平均胸徑85厘米,經專家測定,樹齡均在400年以上。

(2)迎客松:在法眼寺南小界嶺通往湖北麻城山角處有一黃山松,樹高32米,胸徑138厘米。樹身呈鱗狀,冠蓋如傘,斜身張望,如迎賓客,樹勢優美壯觀,為黃柏山勝景;另在息影塔左前方亦有一株近五百年歷史的古松,冠分兩層,中間斜出一分枝,呈迎賓姿態。

(3)盆景樹:在界巴沖景區瓮壇溝口,一棵樹齡超過百年的黃山松生長於叢石之中,干不足一米五,胸圍近一米,皮表已腐朽,但上面仍有幾簇新枝,猶如盆景,獨特秀美,令人叫絕。

(4)姐妹松:位於大牛山景區的鍋鏟壋山口,三株高5米、胸徑30厘米左右的黃山松立於峭壁之上,亭亭玉立,迎風伸展,如三姐妹相依相攜,俊美秀麗。

九峰尖

海拔1352.6米,與安徽金寨縣接壤,系省內大別山第二主峰。因九峰相連,故得名。峰峰各異,錯落有致,直插雲端,山勢險峻,崖壑林立,登高遠眺,萬木崢嶸,蔥鬱蒼翠,千峰萬壑,盡收眼底。

蠟燭山

位於大牛山景區中部,主峰勝卦尖海拔939米。因岩石內含鐵量大,經雨水沖刷岩石裸露,鐵離子被氧化,整座山峰呈蠟燭紅色,夕陽西下時尤為壯觀。

雞鳴峰(棋盤石)

海拔1316米,為豫、皖、鄂三省交界處,峰頂有一巨石,高3.3米、長5.8米、重達30餘噸。如雄雞報曉,故曰「雞鳴峰」,合「雞鳴聞三省」之意。另有一石長2.4米、寬2米、厚1.5米,形如棋盤,傳說八仙曾在此下棋。

黃花嶺

九峰尖北部山峰,為大別山主脈,長5公里左右,頂部地勢平緩,雜草叢生,視野開闊,可觀豫皖兩省勝景。傳說是黃花天子(南宋時一農家子弟,因出身時其母夢見滿地黃花,有一黃龍成煙而入口中,遂生此子,而得乳名「黃花」。長大後,才智過人,憎惡官場腐朽,為拯救當地百姓,起兵反朝,於黃花嶺上自稱天子,後人稱之為「黃花天子」)首義處,因此得名。

法眼寺

位於黃柏山景區。為明代高僧無念禪師於明萬曆28年所創建,聞名於鄂豫皖三省,有「楚豫禪宗」之說。

無念禪師俗姓熊,名深,麻城熊家河人,十六歲出家,歷游五嶽名山,與當朝名臣鄒元標、鄧文潔、梅國楨和大思想家李贄、大學者焦閎、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撫梅之煥等往來甚密。

寺院最興盛時期占地4000平方米,五重殿宇,房屋130餘間,僧人99名,下轄數十座寺院,在當時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

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曾在此講法論經,著述撰文。寺院座東面西,前為黃柏山盆地,寺址有「金盆跳鯉」之說,附近有「姑嫂潭」。

解放初期,寺門上尚殘留「楚豫禪宗」四個彩陶大字,殿堂內有一尊占地半室的鐵佛,「大煉鋼鐵」時鐵佛被砸碎投入熔爐之中。目前寺院門前保留有兩尊2米多高的石獅,兩株直徑達2.1米的千年古銀杏(傳說為南宋和尚妙湛禪師在此建「報恩寺」時所栽)生長旺盛。2005年一位台商法眼寺捐贈17尊大佛,現已蹲位。

風力發電站

黃柏山山高坡陡,風力資源豐富。經勘測調查,商城縣政府已確定在東峰尖附近建設50mw風力發電站,規劃占地35公頃,項目投資1.2億元,目前已開展前期工作。電站建成後將為公園增添一處新的景觀。

【野生動物景觀】

(1)白冠長尾雉:俗名地雞,尾長達160厘米,為四種長尾雉中最長,屬我國特產鳥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在長綠闊葉林或長綠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多在600—1000米的山區活動,黃柏山公園是周邊地區白冠長尾雉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2)大鯢、商城肥鯢:俗稱娃娃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成體全長1米以上,主要生長在海拔800-1200米水流湍急而清涼的溪流之中,成鯢常棲息在深潭內的岩洞或石穴內,一般夜出晨歸,夏秋季有時白天上岸覓食或曬太陽,公園內經常能發現。

商城肥鯢是1984年首次在商城金剛台林場發現的娃娃魚新屬新種,後在公園內多次被發現。

【可借景觀】

(1)湯泉池:距公園不足30公里,是河南省著名溫泉療養勝地。系大別山燕山期斷裂帶噴出泉水,形成溫泉,唐稱溫湯,明稱湯坑。

泉水溫度可達58℃,日出水量1000m³,可自流到賓館的各個房間,水中含有硫、氟、鎂、鉀、氮、鈉、氫、鐳等多種微量元素,對風濕病、皮膚病以及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有顯著療效。文學家李贄為此留下了「洗心千澗水,濯足溫泉宮」的著名詩句。湯泉池群山環繞,層巒疊嶂,清人王佑有詩描繪:「郁浮地面擬蒸煙,亂石穿流別一天。氣繞火雲疑赤壁,風來暖玉起藍田。揚揚灌頂休嫌熱,汲水烹茶不費煎。自是天南多懊苦,故教沸沸涌山泉」。

(2)金剛台自然保護區:與黃柏山公園相接,同屬大別山主脈,金剛台為河南境內大別山第一高峰。有詩描繪:「金剛台高勢聳天,無限瀑布掛前川,峰尖谷底尚是水,幽谷以下全是煙」。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3)石船:在商城縣城至森林公園公路旁石船村內,一天然巨石酷似渡船。清嘉慶《商城縣誌》載;「石船地出章山之冊,奇石天然橫斜洲渚間,宛似孤舟」。石船長6米,寬3米,高3米,首尾微翹,底部僅兩石塊支撐,船體懸空。輕輕用力,船身晃動,有搖搖欲行之勢。船側有石鼓、石椅、石井、石盆、石蛤蟆,形象逼真,相伴成趣。

【地方風情與傳說】

當地風俗民情兼北方的粗獷淳厚與南方的清純靈秀於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生產習俗多與水稻生產有關,也體現了山區特點,如開秧門、坐秧巷、栽旱秧、背馬、水打碓等;生活習俗既有當地水土風俗,也有南北交融因素;飲食薈萃南北特色,與周邊各縣有所區別。

(1)民間歌舞:商城縣素有「歌舞之鄉」之稱。民歌種類繁多,主要有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號子、山歌、田歌、小調等,著名的《八月桂花遍地開》歌曲就誕生於商城,《八月桂花遍地開》電影於2006年在商城縣境內攝製;舞蹈有龍燈舞、獅子舞、放蝶舞、花挑、花傘舞、杈傘舞等,花傘舞曾代表我國出席世界青年聯歡節,並獲得銀獎;地方戲曲主要有花籃戲、皮影戲、豫南花鼓戲、咳子戲、灶戲等。

(2)風味小吃:著名的地方特色食品有:蘇仙石鴨蛋豆腐乾、觀廟臭豆腐卷、筒鮮魚、煙熏臘肉、蔥烤鵪鶉、起酥肉餡燒餅、油炸酥豆、蜜汁一品果子狸、桂花湯圓、整燉活鱉、板鴨等。

史事傳說

(1)楊臘紅大戰黃花天子:傳說南宋時,黃柏山上有一農家子弟,因出身時其母夢見滿地黃花,有一黃龍成煙而入口中後生此子,得名「黃花」。長大後,才智過人,因憎惡官場腐朽,為拯救當地百姓,於黃花嶺上成立「東聖神州九渡蓮花國」,自稱天子(後人稱「黃花天子」),起兵反朝,東並金寨,西伐光州,南征麻城,北占商城,箭射湖廣總兵,威名遠揚,嚇壞了一府三縣的地方官員。

朝廷聞知後派楊門女將楊臘紅出征黃柏山,討伐黃花天子。楊臘紅用兵奇勇,偷襲黃花頭戰坪,大破黃花九曲陣,馬踏黃花五里山,連勝黃花軍師、大將,與黃花天子決戰百戰坪,攻下黃花寨,追至三教洞,受挫龍頭關,獲助彩雲台(吃聖丹,得神鞭),大破小幽州,殺至河鳳橋。

黃花兵亡灌河,於捨身崖投拴龍潭,屍體倒漂八里灘。楊臘紅錯記還陽丹,厚葬黃花太子崗,病死小幽州,葬身鳳毛山。黃柏山周圍也因此留下了諸多與此有關的富有傳奇色彩的地名和故事。

(2)茶姐畫眉:傳說古時候黃柏山非常荒涼,山民生活貧窮,有一年這一帶流傳瘟疫,很多人死去,有位好心的姑娘決心拯救鄉親們。經過千辛萬苦在仙山找到了一種叫「茶」的寶樹,為了儘快帶回樹葉、種籽,姑娘變成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回黃柏山,鄉親們得救了,但她自己卻無法恢復成人形,山民便把這種鳥稱為「茶姐畫眉」。

黃柏山從此有了茶樹生長,這種茶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黃柏山高山雲尖茶」,亦為全國四大名茶—信陽毛尖之一種。

(3)小界嶺:傳說很久以前,黃柏山上盛產珍貴藥材 —黃檗,山裡有條青蛇因常飲浸泡黃檗的水而得道成龍後,保佑這裡年年風調雨順,萬物興盛。天上的火王星聞說後想奪走這裡的所有黃檗,遭到青龍阻攔,便縱火點燃了黃柏山,青龍立刻趕到吐盡體內全部清水,救下了小林海而渴死。人們非常悲痛,就地掩埋了這條青龍,以後成為鄂、豫兩省交界的界嶺。

(4)搖錢樹:學名青錢柳,黃柏山分布較多。其杆不粗不高,枝不繁不疏,葉不大不厚,似皂角樹,一串串花果猶如銅錢相迭,長的七、八片,短的三、四片。

傳說有一個窮人上山打柴,挖回一棵小樹,栽在茅舍前,澆水施肥。小樹節節生長,開花結果後變成了滿樹的銅錢,搖一搖,錢幣叮噹,不愁吃穿。富人眼紅,害死了窮人,霸占了那樹,笑哈哈雙手搖錢,伸手去摟,樹不見了。從此搖錢樹成了人們追尋的希望。

相關視頻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雲海美景!

參考來源

  1. 黃柏山國家級森林公園,360doc個人圖書館 ,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