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文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文熙(1909-01-03~2001-01-01),男,中國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江蘇吳江人,生於上海,卒於北京

黃文熙是水工結構和岩土工程專家,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事業的開拓者。1929 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 )土木工程系。在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幾個領域中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致力於水利水電工程教育事業半個多世紀,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

成就及榮譽

結構工程方面成就傑出。1931—1933年,黃文熙在上海慎昌洋行建築部任結構設計員,參加了幾座建築物的結構設計。在設計一座17層剛架結構時,他創造了設計這種框架結構的「框架力矩直接分配法」,深得當時建築部主任的讚賞。用這種方法進行力矩分配,計算工作量也比克勞斯的力矩分配法少。其論文載於1934年10月1日出版的《工程》雜誌第9卷第5號,這比其他學者就同一課題在國外發表的論文早兩個月。

1935年,他着手研究拱壩結構分析的新方法——格柵法,經多年的艱苦工作才告完成。此法是把拱壩(或殼體)當成由許多水平拱段和垂直梁段所組成的格柵,它們都剛性地連接在格柵的結點上。這種將結構離散化的方法,實開目前廣泛應用的有限元法的先河。與三向彈性理論、薄殼理論和試荷載法比較,它能考慮各種主要影響因素和邊界條件,適用於電子計算機求解,也可用於研究各向異性的板殼和對板殼的動力反應分析。反應這一成果的博士論文《格柵法在拱壩、殼體和平板分析中的應用》完成後,受到導師和答辯委員會的極力讚譽。

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工作的開拓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黃文熙除在一些大學水利專業任教外,還擔任南京水利實驗處處長,負責這一國內成立最早、有一定規模的水利水電科研機構的工作。他積極籌劃,使其進一步充實和發展,開創了泥沙、潮浪、結構材料等新的研究領域。承擔了治黃、治淮、華東地區水電工程等試驗研究任務,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工程問題。研製了許多水工、土工試驗儀器,編制了試驗手冊,培訓試驗技術人員,開設了三期水工試驗學習班。上述工作使南京水利實驗處成為當時全國規劃最大、水平最高的水利水電科研機構,為新中國早期的水利水電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1956年以後,黃文熙就任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擔任學術領導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經過10年的辛苦努力,水利科學院已擁有9個研究室、所及完整的技術後勤系統,具備了擔任各種重大水利水電科研課題的能力,研製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解決了大量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疑難問題,這使其在國內外均居重要的地位。黃文熙本人也結合工程實踐提出了許多帶有創造性的研究成果。

黃文熙不僅是一個在岩土力學和結構理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學者,也是一個思想敏銳、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手。他參加了一大批閘、土石壩、混凝土壩及地基方面的研究和諮詢工作。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他引進和推廣了許多先進技術,如砂井預壓法加固軟土地基,用反濾法和減壓井防止滲透破壞,用補償基礎原理建造不用樁基的水閘,用就地澆築混凝土防滲牆阻止砂礫地基的地下滲漏等。結合我國水中填土壩和水墜壩的大量興建,他對壩體填土的特性、壩體孔隙水壓力的估算及施工特點,從理論和試驗上予以分析驗證,豐富和推廣了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築壩技術。他也積極參與了黃、淮、海和大西南、三峽等國家重大工程的諮詢工作。

主要論著

1 黃文熙.框架用駢堅量解析法.工程,1934,9(5).

2 黃文熙.水工建築物土壤地基的沉降量與地基中的應力分布.工程,1942,(15)5.7 黃文熙主編.土的工程性質.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3.

3 黃文熙.拱壩、殼體及平板的結構分析.水利學報,北京:水利出版社,1962,5(5).

4黃文熙.水工建設中的結構力學與岩石力學問題.黃文熙論文選集,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

5黃文熙.土壩彈塑性應力分析簡捷法.岩土工程學報,1989,11 (6):1~8.

參考資料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2.1949年,從中央大學到南京大學 .科學網[引用日期201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