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被貶為黃州刺史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描繪竹樓的特點和作者寓居竹樓所領略到的獨特風光和雅趣,集中表現了作者遭貶後悵惘落寞、茫然無奈而又不甘沉淪、剛正不阿的複雜感情。

全文文字清麗,寄慨深遠。不僅結構嚴謹,構思巧妙,層次分明,多用排比,而且寓情於景,輕快自然。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黃岡(1)之地多竹,大者如椽(2),竹工破之,刳(3)去其節,用代陶瓦(4)。比屋(5)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6西北隅,雉堞圮毀(7),蓁莽(8)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9)通。遠吞(10)山光,平挹(11)江瀨(12),幽闃遼夐(13),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14)然;宜投壺(15),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16)也。

公退(17)之暇,被鶴氅衣(18),戴華陽巾(19),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20)。江山之外,第(21)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22)居之勝概(23)也。

彼齊雲、落星(24),高則高矣;井幹、麗譙(25),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26)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雲,竹之為瓦,僅十稔(27)。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28),丙申(29)移廣陵(30);丁酉(31)又入西掖(32),戊戌歲除日(33)有齊安(34)之命,己亥(35)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36),庶(37)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詞句注釋

黃岡:地名,在今湖北省黃岡縣。

椽(chuán):椽子,架在屋頂承受屋瓦的木條。

刳(kū):削剔,挖空。

陶瓦:用泥燒制的瓦。

比屋:挨家挨戶。比:緊挨,靠近。

子城:城門外用於防護的半圓形城牆。

雉堞(dié)圮(pǐ)毀:城上的矮牆倒塌毀壞。雉堞:城上的矮牆。圮毀:倒塌毀壞。

蓁(zhēn)莽(mǎng):叢生的樹木和草。

月波樓:黃州的一座城樓。

吞:文章指望見。

挹(yì):汲取,文章指望見。

瀨(lài):沙灘上的流水。

幽闃(qù)遼夐(xiòng):幽靜遼闊。幽闃:清幽靜寂。夐:遠、遼闊。

丁(zhēng)丁:形容棋子敲擊棋盤時發出的清脆悠遠之聲。

投壺:古人宴飲時的一種遊戲。該遊戲以矢投壺中,投中次數多者為勝,勝者斟酒使敗者飲。

助:助成,得力於。

公退:辦完公事,退下休息。

鶴氅(chǎng)衣:用鳥羽制的披風。

華陽巾:道士所戴的頭巾。

世慮:世俗的念頭。

第:但,只。

謫(zhé):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勝概:美好的生活狀況。勝:美好的。概:狀況,文章指生活狀況。

齊雲、落星:均為古代名樓。

井幹、麗譙(qiáo):均為古代名樓。

騷(sāo)人:屈原曾作《離騷》,故後人稱詩人為「騷人」,亦指風雅之士。

稔(rěn):穀子一熟叫作一稔,引申指一年。

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作者因訕謗朝廷罪由翰林學士貶至滁州。出:貶往。

丙申: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

廣陵:古郡名,即揚州。

丁酉(yǒu):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又入西掖(yè):指回京復任刑部郎中知制誥。西掖:中書省。

戊(wù)戌(xū)歲除日:戊戌年除夕。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

齊安:古郡名,即黃州。

己亥(hài):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

嗣(sì)而葺(qì)之:繼我之意而常常修繕它。嗣:接續、繼承。葺:修整。

庶(shù):表示期待或可能。

白話譯文

黃岡地區盛產竹子,大的竹子像椽子那樣粗。竹工破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戶戶都用它蓋房子,因為它便宜而且省工。

黃岡子城西北角的城垛子都塌毀了,野草叢生,荒蕪污穢。我清理了那裡,蓋了兩間小竹樓,與月波樓互相連通。登上竹樓,遠山的風光盡收眼底。平望出去,能看到江中的淺水流沙。那幽靜寂寥、高遠空闊的景致,實在無法一一描繪出來。夏天適宜聽急雨,雨聲有如瀑布之飛流直下;冬天適宜聽密雪,雪花墜落髮出玉碎之聲;適宜撫琴,琴聲和暢悠揚;適宜吟詩,詩韻清新絕俗;適宜下棋,棋子落盤有丁丁清響;適宜投壺,箭入壺中錚錚動聽。這些美妙的聲音,都是因為竹樓才得以聽到。

公事辦完後的閒暇時間裡,披着鶴氅衣,戴着華陽巾,手持一卷《周易》,焚香默坐,驅散塵世中的種種雜念。除了水色山光之外,只見到風帆沙鳥、煙雲竹樹罷了。等到酒意退去,煮茶的煙火熄滅,便送走夕陽,迎來皓月,這正是謫居生活的快樂之處啊。

那齊雲樓、落星樓,高是很高了;井幹樓、麗譙樓,華麗是很華麗了,但它們只不過是用來貯藏妓女和能歌善舞的人罷了,這不是詩人應傲的事,是我所不屑去做的。

我聽竹工說,竹子做屋瓦,只能用十年,如果覆蓋兩層竹瓦,可以支持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那一年,由翰林學士而貶到滁州,丙申年又調到揚州,丁酉年又到中書省任職,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調到齊安,己亥年閏三月才到了齊安郡城。四年之中,奔走不停,還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難道還會怕竹樓容易朽壞嗎?希望後來的人跟我志趣相同,能繼我之後接着修整它。或許這座竹就永遠不會腐朽吧。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記。

創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王禹偁因為修《太宗實錄》得罪了宰相,被貶為黃州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達任所,不久修建竹樓兩間,同年八月十五日作文以記之。

作品鑑賞

文章先敘述黃州多竹的特點,點明以竹為樓的外在原因:就地取材,價廉工省。竹多,其價必廉;竹大,其工必省;竹屋比然,足見以竹建樓尋常。這段為下文自建小樓的敘寫鋪墊。接着寫建樓涉筆無多,「子城西北隅」,言竹樓坐落,點地處偏僻;「雉堞圮毀,蓁莽荒穢」,言竹樓環境,顯殘破荒涼;「小樓二間」,言建築規模,明尋常之至;「與月波樓通」,言位置優越,見視野無礙。寥寥數語將建此竹樓的內在原因隱隱道出:遠離喧囂,獨處靜觀。其惆悵落寞之情、不同流俗之慨包含在這種特殊的選擇之中。文章最為人稱道的是寫樓棲詩意。作者先寫竹樓所見,「遠吞山光」遠寫,「平挹江瀨」近寫,一「吞」一「挹」,把竹樓與遠山、近江的關係寫活了;「幽闃遼復,不可具狀」為總括,前四字強調空間清幽寂靜廣遠。後四字以虛筆撩起讀者無盡想象。再寫竹樓所聞,「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寫竹樓外的季節變異,揀最有特色的「急雨」、「密雪」來寫,兩者敲擊竹瓦發出截然不同的聲響,前者如飛瀑喧囂,後者如玉屑碰撞,寫聲的同時暗寫了形。「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寫竹樓內的人事娛樂:鼓琴、詠詩、圍棋、投壺。竹料堅脆、構築密實,易使聲音產生共鳴效應,同時竹樓又有相當的高度,樓內之聲必然遠聞,因此,琴的音調清虛暢朗,詩的聲韻清越絕妙,棋子落盤清脆幽遠,箭鏃觸壺清亮有力。文章以聲寫樓、抒情,渲染了竹樓的獨特神奇,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自得其樂的樂觀態度。

上面寫竹樓群聚的樂趣,下面寫竹樓獨處的樂趣。「披」、「戴」、「執」,寫模仿道士的裝束舉止,「公退之暇」一副「出世」打扮,流露出厭惡官場醜惡之意。「焚香默坐」寫神態;「消遣世慮」寫心態,這實際上就是修建竹樓的深層心理原因。「消遣」的方式多種多樣,或潛心於誦讀《周易》;或陶醉於自然景色, 「江山之外」不見蠅營狗苟和勾心鬥角,動者只見「風帆沙烏」,靜者只見「煙雲竹樹」;或沉溺於醇酒名茶,「待酒力醒」,為「消遣世慮」而飲酒過量,待「茶煙歇」,為解酒提神而飲茶時久。「消遣世慮」要仰仗道教清虛、樓外山水、杯中酒茶,足見世慮之深重和難遣。「送夕陽,迎素月」,擴大了「消遣」的詩意空間,又暗示了時光流逝。「謫居」暗接「世慮」,「勝概」概括「消遣」,整段圍繞「消遣世慮」四字來寫。下面以古代名樓的高華富麗反襯竹樓的樸素清雅,以權責佞臣的荒淫腐朽反襯竹樓主人的高潔自持,褒貶棄取中飽含着極度的輕蔑,也洋溢着高度的自信。最後由揚轉抑,作者借竹樓(苦悶心靈棲居之所)壽命的長短為題,流露自己屢遭貶謫的憤懣。樓易朽易毀,人命途多舛,自己與竹樓的命運相通。作者對竹樓易朽的惋惜,也是對仕途坎坷的苦悶和無奈。文章結構明確,修辭精警,真切傳神,雅素雋潔。

作者簡介

​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因直言諷諫,屢受貶謫。晚歲被貶黃州,故世稱「王黃州」。

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與古文運動的先驅。其詩風樸素,散文平易曉暢,著有《小畜集》《小畜集外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