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功能不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體功能不全 |
別 稱 :黃體期缺陷 英文名稱 :luteal insufficiency 就診科室 :婦科 多發群體 :生育年齡婦女 常見病因 :可能與垂體分泌的黃體生成素促卵泡成熟素等不足有關 |
黃體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後形成的黃體內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宮內膜分泌轉化不足,出現排卵性功血,且不利於受精卵的着床,可導致不孕或習慣性流產。 [1]
目錄
病因
病因目前不明確。正常黃體機能的維持有賴於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功能的完善,大多數學者認為:出現黃體功能不全的原因可能與垂體分泌的黃體生成素(LH)、促卵泡成熟素(FSH)不足;垂體分泌的催乳素(PRL)過多、過少;卵泡本身不成熟,對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有關;黃體本身合成孕激素不足或與雌激素之間的比例不協調等有關。 [2]
臨床表現
黃體功能不全的病人平時無不適症狀。若出現臨床表現,主要為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頻發、不孕或流產,而流產主要發生在孕早期。 [3]
檢查
孕激素檢測
在月經18~28天測血液內孕激素。其含量低於正常則預示黃體功能不全。
超聲檢測排卵
從排卵後到來月經的時間應該是14天左右,要是小於12天就是黃體功能不足。
測量基礎體溫
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也是較不準確的方法,每天早晨起來測,然後把體溫記錄下來,劃出體溫單。
診刮術
在月經周期的第26天進行,取子宮內膜進行組織學檢查,如果子宮內膜分泌不良或落後於刮診日兩天的內膜,則考慮黃體功能不足。 [4]
診斷
黃體功能不全的診斷可以根據基礎體溫、血孕酮測定和內膜活檢。這類患者的基礎體溫是雙相的,但是上升和下降緩慢,上升幅度小於0.3℃,持續時間僅9~10天,有時卵泡期延長。基礎體溫上升第8天,血孕酮低於10毫微克/毫升。以往一般以月經第21~22天作內膜活檢,內膜時相少於正常2天以上為診斷標準,現在發現部分臨床診斷黃體功能不全的患者經腹腔鏡檢查為未破裂卵泡綜合徵。因此本病的確診還應該結合B超和腹腔鏡檢查。 [5]
治療
最常用方法
黃體功能不全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補充體內孕酮的不足,一般用黃體酮肌肉注射和黃體酮口服。
藥物刺激黃體療法
主要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進卵泡生長。此外,對於血中催乳激素太高引起的黃體功能不全則需要用降低催乳激素的藥物如溴隱亭等。 當然,如何應用這些藥物對治療的效果起着不同的作用,過量或過少不僅達不到因人而異的治療效果,而且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6]
參考來源
- 陳海燕,徐希平,邱清,王心如. 黃體功能不全的病因、診斷和治療. 《 CNKI 》 , 1999
- 汪宏波,占海英,李紅髮. 黃體功能不全患者着床期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及超微結構改變. 《 中國婦幼保健 》 , 2004
- 艾繼輝,朱桂金. 黃體功能不全的診斷及對策. 《 CNKI 》 , 2010
- 陳浮,王毅. 地屈孕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型先兆流產的療效觀察. 《 海南醫學 》 , 2011
- 陸杉,李紅髮,王澤華. 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與黃體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的相關性探討. 《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 》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