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城市九龍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城市九龍山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麻城市九龍山

外文名 Jiulong Mountain

地理位置 湖北麻城

氣候條件 四季分明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麻城市九龍山位於湖北麻城市閻家河鎮柏子塔村,是國家地質公園。九龍山為火山岩構成。柏舉之戰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大戰役,就發生在這裡。[1]

簡介

遊客立於塔頂,只見九條貧瘠紅石山崗,綿延而來,寸草難生,柏子塔正好立於中央山頂。柏子塔建於唐建中四年,也就是公元783年,距今有1200多年了。 塔基在九龍山。

傳說:麻城市東北十公里,有一座九龍山,蜿蜒九條山脈,交匯於一地,匍匐於千年柏子塔之下。 柏子塔相傳為唐德宗年間虛應禪師所建,蜀樓閣式磚塔,塔平面為正六邊形,內有螺旋踏道。每年立秋日午時,塔四周無影,謂「柏子秋陰」。

構成因素

九龍山為火山岩構成。民間傳說,此地九龍纏頂,有帝王之氣。唐時有位風水先生,死前囑咐兒子,將自己的屍體用9條草繩纏住,閉門49天後移葬九龍山,然後回家,向北方連射3箭。可惜兒子耐不住母親斥其久不幹活,第48天就射出寶箭,3支箭從唐王頭上、肋下和胯襠穿過。唐王震怒,遂在九龍山建塔,用來鎮壓。

柏子塔下,有一寺廟,滿山無樹,獨廟前存一片竹園,兩株古柏,一口石塘,靜謐清幽,遠遠望去,恰似一巨龍之龍頭狀,實是奇山奇景。

柏舉之戰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二虎相鬥,終有一傷」。春秋時期,長江流域楚國吳國幾乎同時崛起,雙方在相互擴張、發展過程中,相遇於鄂皖贛交界的吳頭楚尾之地,因利益充突,兩國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與較量。

公元前515年,雄才大略的吳王闔閭繼位後,招納賢臣良將,著名軍事家伍子胥、孫武等人皆被重用,他們幫助吳國訓練軍隊,使吳國戰鬥力大增。與此同時,楚平王昏庸無道,楚國內文恬武嬉,軍備不振,一幅江河日下的衰落境況。

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孫武等認為消滅楚國的時機成熟,率領精兵強將大規模出征伐楚。一路過關斬將,迅速打到小別山(今河南光山縣南)與大別山(今英山縣北)一帶,深入楚境。

楚國軍隊在統帥囊瓦的率領下倉促抵抗,囊瓦懦弱無能,竟準備臨陣逃跑,經大夫史皇痛斥,方才硬着頭皮,率領楚軍主力十萬布陣於柏舉。同時,闔閭、伍子胥、孫武等也率吳軍主力約六萬人,乘勝進至柏舉,準備與楚軍決戰。

柏舉戰場在今麻城市九龍山(原名柏子山)與龜頭山之間,龜頭河畔,這裡背倚險峰疊起的龜山,面對一望無涯的舉東平原,是十分理想的戰場。

安營紮寨

楚軍主力列陣柏舉時,其大將遽射率領的援軍也到達柏舉,但他與囊瓦之間的矛盾很深,竟不聽統一指揮,擅自安營紮寨,使楚軍兵力分散,互不協調,犯兵家大忌。

11月19日,吳楚兩軍決戰開始,吳軍先鋒將領夫概窺探出楚軍內部不和的情況,當即向吳王建議「先伐之,其卒心奔,而後大師續之必克。」吳王不敢冒險,夫概回營後,對所屬將士說:「所謂臣義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謂也,今日我(戰)死,楚(郢)可入也」,便指揮五千先鋒隊,直搗囊瓦的楚軍大營,楚軍本來就軍心渙散,遭此突然一擊,陣腳大亂,闔閭、伍子胥、孫武等見楚軍主力已亂,便趁勢指揮吳軍主力全力衝殺。

柏舉戰場上天昏地暗,喊聲震天,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最後,十萬楚軍潰敗,主力盡被殲滅,囊瓦狼狽逃脫,史皇力戰身亡。遽射見楚軍主力已敗,竟不許援軍參戰,而自行撤退。

柏舉之戰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大戰役。此役以後,楚軍精銳盡喪,吳師入郢,曠日持久的吳楚爭衡局面結束,吳國臻入強盛,楚國卻失去了霸主地位,從此改變了春秋戰國時的戰略格局。

參考來源

  1. 麻城市九龍山,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