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秸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秸畫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十分稀罕,更因其作為皇家貢品。

  • 中文名:麥秸畫(麥稈畫)
  • 外文名:Straw painting
  • 性 質:中國獨有的特色工藝品
  • 類 別:中國民間剪貼畫的一種
  • 別 稱:麥草畫、麥燙畫、麥稈畫等
  • 工 序:熏、蒸、漂、刮、推、燙等

簡介

麥稈本來是隨手可得的東西,非常的普通,但是再普通的事物也有它不平凡的存在。經由一雙巧手,搭載一份技藝,普通的麥稈神奇地變幻為畫,稱之為麥稈畫。*[1]它和剪紙布貼一樣是一種剪貼藝術。麥稈要經過:"熏、蒸、漂、刮、推、燙、以及剪、刻、編、繪"等多道工序,依麥稈本身的光澤、紋彩和質感,一般不着色,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成。麥稈畫具有光澤透亮、裝鈽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製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麥稈畫分字屏、畫屏,已製作出玻璃鏡框與油漆硬板兩種幅畫,掛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齊全,多種字畫圖案能與現代各種款式家具擺飾和諧,悅目賞心,並廣泛應用於家庭、賓館、店鋪、會議廳等室內永久性裝飾。

歷史

傳說

據考證小麥先是由西亞通過中亞進入到中國的西部地區。戰國時代的《穆天子傳》記述周穆王西遊時,新疆、青海一帶部落饋贈的食品中就有麥。 商周時期,麥子已入黃河中下游地區。春秋時期,麥子已是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作物了。《左傳》記載,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當時都有小麥生產。從麥子出現在古中國的那一天起,我們聰慧的祖先就開始以麥稈為原材料進行藝術畫的創作了,但由於歷史變遷和社會動盪,傳說中的麥稈畫長期以來難覓其蹤,直至秦懷王墓發掘時才出土面世。發掘出的麥稈畫原作雖經兩千多年腐蝕,仍然色澤鮮明,不失古樸本色,令人嘆為觀止。另有傳說: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殺,萬般無奈,藏於麥地之中,麥草隨即化為樹林保護劉秀。因此當地人視麥草為祈福迎祥之草,逐製作麥草畫,供奉朝廷。 及至清代乾隆年間,四海昇平,萬國來朝,宮中宮女日增。一日,榜葛剌(古孟加拉國)使者來朝,奉榜葛剌國王之命,進貢神獸麒麟(後證實為長頸鹿)。既見麒麟,乾隆龍顏大悅,立命左右賞賜榜葛剌使者,又命使者解脫韁繩,欲觀神獸躍動之姿。奈何韁繩既解,神獸受驚,竟追趕乾隆,侍衛們忌憚傷及神獸,只得掩護乾隆後退。乾隆退至宮廷一角,又熱又急,不由得火氣上漲,暗想待朕脫身以後,必將榜葛剌踏為平地,以解心頭之恨。正此時,忽然遇見一個宮女前來,手持一幅畫作以為遮擋之物。乾隆正是焦急之時,而神獸卻驀然止步,情緒漸漸平復,甚至嘗試啃食畫中樹葉。乾隆不由得心下大樂,他問到宮女,此為何物。那女子答道,此物為麥草畫,乃奴婢故鄉所產,以解奴婢思鄉之苦。知道今日陛下有難,匆忙間前來搭救,幸得陛下鴻福齊天,有驚無險。 乾隆心中一凜,莫非此女在勸諫我多行節儉,止奢靡之風?他剛要詢問,女子轉身逃去不見,徒留畫作於石階之上,畫中樹葉栩栩如生。乾隆大驚之下,晚年及時止剎宮中奢靡之風。唯獨那一幅麥草畫,乾隆念念不忘,派出各地官員百般尋找,終於發現是潮州府名產麥草畫。於是,乾隆欽點潮州府尹,每年上貢麥草畫。及此,麥稈畫成為清宮貢品中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件。。及至清朝覆滅,宮廷藏品傳入民間,麥畫精美絕倫,便成了民間收藏人士的喜好之物。明閣麥稈畫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能體現和展示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藝和聰明才智,自麥稈畫浮現以來,因其獨特的工藝價值和廣泛適合的裝飾性。*[2]

寓意

依此傳說,東漢年間麥稈畫的藝術層次與寓意又有了歷史性的發展與升華。作為賴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麥歷來被人們視為神聖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賦予了小麥極高的地位,它象徵豐收和財富。麥稈畫也因為它的材質來源而不僅有濃厚的民間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貴的象徵意味。*[3]

製作工序

麥稈畫採用純天然原料生產,符合環保要求,着色採取熨燙方法,保證了產品的形色不變和長期保存。它工藝製作精細奇巧,設計融合了古典與時尚元素,構圖萬變,效果令人驚嘆。麥稈畫有多種規格和圖案,產品題材涵蓋人物、人體、建築、風景、花卉、花鳥、卡通、動物、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兼有現代與仿古風格、純色與彩色工藝。其採用純手工製作、不可嚴格複製的藝術特點,使其市場價值非一般裝飾品所能比擬。 麥杆畫製作工序十分複雜,整個製作工序全憑手工完成。首先要對採集的麥稈進行熏、蒸、燙、漂等20多道工序的加工處理,讓它保持麥稈的自然光澤和紋理,一般不着色。 需先將麥稈浸泡、熏蒸、漂洗,然後剖開整平,再進行薰燙,充分利用麥稈本身的自然光澤和質地,結合溫度的高低變化,對薰燙部位分輕重緩急靈活處理,技術上吸收融合國畫、版畫、剪紙、烙畫等諸多藝術手法,使麥稈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層次和色變,之後再經剪、裁、印、貼等工序,才能製作出既古樸典雅、富麗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從大的方面歸納,製作工序可分為拼料、下料、燙料、粘貼、裝裱等步驟,每一步驟中還可細分多道小步驟。 製成的麥稈畫一般光澤透亮,藝術感染力強,具有極強的裝飾性,畫中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4]

潮州麥稈畫特點

涉及題材廣泛

潮州麥稈畫的題材普遍都是從潮汕人民的實際生活中提取出來的,因為潮州麥稈畫本身,就是作為日常裝飾用的工藝美術作品,所以,最大的藝術特點就是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反映人們的文化審美。潮汕文化吸取了中原文化與古代南粵嶺南土著文化的優良成分,同時又受到海外文化的強烈影響。因此,文化的融合為潮州麥稈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藝術營養。在潮州麥稈畫中,海洋是最為主要的題材內容來源,達到龍蝦青蟹,小到花鳥魚蟲,都是潮州麥稈畫最喜歡使用的題材,將潮汕人民依海而居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的潮州麥稈畫以潮汕人民對於未來的期望為內容進行設計和製作,這一部分的潮州麥稈畫內涵更加深刻,有些需要更加深入的進行研究,才可以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 在傳統的潮州麥稈畫中,潮汕人民通過對於花鳥魚蟲的刻畫,將花鳥魚蟲這些平日裡經常接觸,十分熟悉的意象與自己的美好嚮往進行結合,通過諧音成語等方式,通過花鳥魚蟲將「金玉滿堂」等沒喊含義的詞語表現在畫中,展現對於未來的襲擊和對家鄉深沉的愛。除了花鳥魚蟲為代表的海洋生物之外,海上的小船和岸邊的景色也是潮州麥稈畫所鍾情的題材,而無論採用任何一種形式的內容,其中心都是表達了潮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但是,隨着時代的不斷發展和人們所對於藝術需求的不斷提升,如果潮汕人民仍然在對於潮州麥稈畫的設計和製作上沿用老一套的方式,很有可能的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變得弱勢。所以,潮州麥稈畫在當前的時代之中必須要突破原有的以花鳥魚蟲和簡單的熱帶風光為主要內容去表達美好願望和吉祥意頭的創作形式,而是應當拓展題材內容,將更多更具有藝術價值的 內容融入進潮州麥稈畫之中。比如說「潮州廣濟橋」等潮州麥稈畫作品,就拓展了潮州麥稈畫的文化內涵,實現了藝術上的可持續發展。

裝飾色彩強

潮州麥稈畫本身就是具有裝飾功能的民間工藝美術,所以,裝飾性強,也是潮州麥稈畫的一個十分突出的特徵。潮州麥稈畫雖然是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卻並沒有完全被傳統的裝飾圖案所禁錮,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之上加入了更多現代抽象的元素,採用在固定的幾何形輪廓內進行對於花鳥魚蟲等美好意象的描繪,形成獨特的藝術衝擊,讓人在強烈的對比之下感受到潮州麥稈畫的獨特之處。 潮州麥稈畫製作十分精細,包括對於魚蟲的鱗片和翅膀的刻畫,都十分的仔細,利用重複等方式,使用簡單的麥稈,讓平面上的魚蟲似乎活了起來。在創作的過程中,這些意象的深刻內涵通過誇張、變形等種種手段被表現了出來,讓潮州麥稈畫的藝術價值和裝飾色彩都變得更強。

實用性強

雖然潮州麥稈畫具有很強的藝術特性,但是,作為工藝美術的一種,潮州麥稈畫本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十分密切,所以,潮州麥稈畫還具有相當的實用性。潮州麥稈畫最常出現在裝飾掛畫中,富有特色的造型,內涵深刻的內容以及製作精巧的工藝讓潮州麥稈畫作為裝飾掛畫,散發着源源不斷的魅力。不僅如此,小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書籤、日曆甚至是眼鏡盒都可以用潮州麥稈畫的形式進行製作,讓它的藝術性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之中。

工藝精緻

潮州麥稈畫的工藝十分精緻,這也是潮汕人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的一大特色,即使只有一絲空餘,也要利用麥稈,進行精心的設計,將圖案精緻的勾勒出來,根根麥稈清晰整齊,無論是任何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而潮州麥稈畫工藝的精緻,離不開潮汕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氛圍。 一方面潮州麥稈畫有着充足的經濟環境進行創作和製作,在這樣無壓力的環境之中,對於工藝的追求成為每個民間藝人的常態。而另一方面,自從明代以來,人們色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無論是對農田的耕作上還是對於商業的交往上,人們都必須通過精打細算來最大限度的維持自己的生活,長期下來,養成了潮汕人民「精細」的思想,表現在潮州麥稈畫中,就是工藝更加的精細雅致。*[5]

藝術魅力

眾所周知,藝術表現題材範圍無限廣闊,所有生產生活的內容都可提煉升華成為藝術品的表現題材,但傳統的麥稈畫題材比較狹窄,基本囿於花鳥和人物兩個方面。而自立體繪畫熨燙技法產生之後,麥稈畫的表現能力大大加強,表現題材開始呈多樣化,出現了花卉、風景、建築、花鳥、山水、人物、人體、文化、器物等多種題材,極大地豐富了麥稈畫的表現範圍,增強了麥稈畫的適應性和普及程度。傳承加上創新,當代麥稈畫藝術家在傳統麥稈畫製作技術的基礎上融入自身具備的現代藝術人才的藝術品位和表現技法,使麥稈畫自身的工藝素質較之以前有了較大的飛躍,成為民間藝術領域的一朵奇葩,散發出別樣的光彩。*[6]

圖片地址
圖片地址
圖片地址

相關視頻

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稈畫

參考來源

  1. 走進田間藝術:麥稈畫,陽湖網 時間:2017-01-07 20:33:46 來源:武進生活連線
  2. 關於麥稈畫的傳說有哪些?,天涯社區 天涯問答 19-03-27發布
  3. 麥稈畫工藝品有哪些好的寓意?,天涯社區 天涯問答 19-04-11發布
  4. 宮廷工藝——麥稈畫,天涯社區 天涯論壇 樓主:liqinghui553 時間:2009-05-12 10:38:28
  5. 潮州麥稈畫藝術特點研究,行知部落 作者:李靜姝、劉貝利等
  6. 麥稈畫的藝術魅力體現在哪裡?,天涯社區 天涯問答 19-03-28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