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爾維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爾維爾

麥爾維爾(Melville,Herman,1819~1891)美國作家。1819 年 8 月19日生於紐約的一個商人家庭,1891年9月28日卒於同地。

基本內容

因父親破產,未成年便離開學校,自立謀生。先後當過銀行小職員、農場工人、商店夥計、小學教師。1839年,到一艘往返於美國紐約和英國利物浦之間的輪船上當服務員 ,開始了5年海上生活 。其間曾在幾艘捕鯨船和郵輪上當過漁叉手和普通水手,足跡踏遍四大洋,還曾流落到塔希提島和馬克薩斯島上,在有食人風氣的土著部落中生活過一個時期 ,並作為水兵在美國號戰艦上服過役。這些經歷為日後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1844年,麥爾維爾退伍回到紐約,開始創作生活。最初的長篇小說《泰比》、《奧穆》、《馬爾迪》都是以他在南太平洋的生活為依據寫成。其中《泰比》描寫了他在馬克薩斯島上的食人部落泰比人中的驚險經歷,揭示了資本主義文明給當地土著人的淳樸生活帶來的破壞,因此受到教會的譴責。另外兩部長篇小說《雷德本》和《白外套》也是描寫海洋生活的 。這些作品給美國文學帶來了嶄新的領域和內容,在美國讀者中廣受歡迎,作者因此贏得了海洋文學家的稱譽。

1851年完成的長篇小說《白鯨》 (即《莫比·迪克》)是麥爾維爾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寓意豐富、深刻、筆觸雄渾的長篇小說。它記述在19世紀上半葉美國捕鯨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從事捕鯨業40年的裴圭特號捕鯨船船長亞哈在同一條巨大兇猛的白鯨莫比·迪克搏鬥中船破身亡的經歷,反映出作者對當時資本主義巨大發展的疑慮和惶恐心情。

麥爾維爾此後曾任紐約的海關檢察官19年。後期寫了大量詩歌,自費出版。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長篇小說《皮埃爾》和遺作《比利·巴德》等,帶有悲劇的神秘色彩。這些作品長期沒有得到重視。直到20世紀20年代,麥爾維爾的價值才被美國文學界「重新發現」,確立了他在美國文學史上應有的地位。   

此外,麥爾維爾雖然主要以《白鯨》和其它小說名世,但他也是一個叫人入迷的詩人。這一點特別是在國內外國文學界卻少有提及。事實上,在其嚴肅小說未能得到讀者賞識之後,他轉而鑽研詩藝,寫出了獨闢蹊徑的詩歌,如《原來的奴隸》(Formerly A Slave)、《葛底斯堡》(Gettysburg)、《離岸渺渺》(Far Off-Shore)和《沉思》(Meditation)等篇章,便彰顯了他語彙之豐富,思想之深邃、之複雜,以致於某些美國批評家甚至把他同19世紀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更生相提並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