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穗 (詩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穗 (1930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本名楊華康,因父親在抗日戰爭時被日軍殺害,致家破人亡無法繼續接受教育。離開學校後曾做過公司練習生、店員、送貨員等。[1]

詩人、散文家。被譽為「森林詩人」[2]

1948年,隨親戚來臺,在省營農林公司文山茶場學作茶,後接受林務局林業技術訓練,在台灣森林業工作三十餘年。曾任臺灣省林務局(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烏來臺車站站長,臺灣省總工會組長等職。結業於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

1952年,開始創作現代詩。與吳望堯秦松等結成詩社「明天詩社」,並出版詩月刊《明天詩訊》。

曾加盟紀弦創辦之「現代派」。也是台灣著名編輯、報人。

七十五歲開始學用電腦,八十好幾的麥穗,依然創作不輟。

「森林詩人」

1978年,出版了第一本屬於自己的詩集《森林》。是他工作的寫照,是他面對山林擁抱大自然的作業報告。

看他寫進蒼茫的林間,看他寫入山林生活。

他趿著夾腳拖走在烏來老街,像當年巡山---「在草中、樹上、土中、水裡,甚至草葉樹皮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姿態、生活其間,形成一個森林王國…」而麥穗的王國,在詩與森林間自在。[3]

詩人塗靜怡稱他為「森林詩人」。

已故詩人古丁在《森林》的序中說:「我常以為一個人寫詩,不一定非以傳世為務不可,能隨興之所至,記錄一些自己的心路歷程,為平淡的人生增一些趣味,也一樣可喜。」又說:「麥穗對於自己所寫的詩,是否一定要傳之不朽,似乎並不關心,只是真實地寫下了他的生活。」但是他的詩也有著濃郁的鄉愁!

〈吃刀削麵記〉

將鄉愁削得薄薄的

看它漫自飛舞成

寒冬白雪

一片一片地飄進

記憶中那塘小小水池

剝開一瓣瓣大蒜

如剝開一樁樁深藏的

往事

將它和著麵一起咀嚼

嚼成一腔辛辣

辣出滿眶熱淚。[4]

麥穗的「本土情懷」

「阿抱」的宿命

阿抱

雲的飄逸 霧的迷朦

山的壯麗 林的靈秀

片片鮮綠 葉葉清純

怎經得將其採摘

置於粗俗的筐簍

受盡

曝 揉 烘 烤……

扭曲乾癟得不勝憔悴

還要施以

水深火熱的煎熬

連最後一絲原味

都被吞盡吸光 -發表於《乾坤詩刊》的〈阿抱〉

據麥穗在詩後的附註:「阿抱」係泰雅族語,原意為樹葉,後指茶,乃因台灣花茶室色情泛濫,於意指之沿用下,「阿抱」就成了泰雅族語言中之「妓女」代名詞了。作者以「茶」為意象,寫出了泰雅族少女的不幸命運,讀之令人神傷。[5]

「新詩歷史館館長」

瘂弦稱他為「新詩歷史館館長」。

麥穗除寫詩外,對新詩發展的歷史,更是博引詳證。書房裡滿是新詩,有書有詩集有資料,成為許多人徵詢的重要來源,因此他有了《詩空的雲煙》,不但有詩史,更對早期詩刊的起落有貢獻的人事,有著詳實的介紹,因此詩人張默稱他為「早期新詩史料的撞鐘人」。

 墨人說他:「作為一位真正的詩人,他不標新立異、不嘩眾邀寵;作為一位優秀的散文作家,他也像一股山中清流,不是垃圾泥漿滾滾的淡水河。」

歷任

《勞工世界》月刊主編。

《現代文藝》編委。

《詩歌藝術》半年刊主編。

《秋水詩刊》的編委。

《林友月刊》的主編。

兒童詩刊《布穀鳥》編輯委員。

曾任台灣新詩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詩歌藝術學會創會常務理事。

中國文藝協會副祕書長。

著作

詩集

《鄉旅散曲》

《森林》

《孤峰》

《荷池向晚》

《麥穗選集》

散文集

《十里洋場大世界》

《滿山芬芳》

評論集

《詩空的煙雲》

獲獎

詩運獎。

中興文藝獎章。

台灣文協文藝獎章。

中國詩歌協會詩歌創作獎章。

第10屆詩歌藝術獎。

2003年,詩教獎等獎。

視頻

20150619端午詩人節 耆老憶詩講座 麥穗〈詩的光影照山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