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鹿·奉車猶憶上林秋

鹿·奉車猶憶上林秋》出自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的詩詞作品。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於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於萬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1],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曆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後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復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

鹿·奉車猶憶上林秋

目錄

戲曲研究

此外,王世貞對戲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論見於《藝苑卮言》[2]的附錄,後人摘出單刻行世,題曰《曲藻》。王世貞已較深刻地認識到戲曲藝術的美學特點,"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關鍵在於"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問答之際,了不見扭造,所以佳耳。至於腔調微有未諧,譬如見鍾、王跡,不得其合處,當精思以求詣,不當執末以議本也。"由此出發,他認為戲曲成功與否首先在於是否"動人"。他稱賞《荊釵記》,因為它"近俗而時動人";他批評《香囊記》,因為它"近雅而不動人"。這是他戲曲觀的精華處。《曲藻》在引述前人曲論時,或贊成,或駁難,都頗精當。

視頻

鹿·奉車猶憶上林秋 相關視頻

探索·發現《金瓶梅》與王世貞
查閱《金瓶梅》的一些史料記載,王世貞如何又成了金瓶梅的作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