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鹽水國小神社

鹽水國小神社
鹽水國小小神社仿當年日式建築群重建原貌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

鹽水國小神社[1]興建於日本昭和15年(西元1940年),位於今日之臺南市鹽水區鹽水國小校內,於民國94年(西元2005年)3月1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二次大戰後改成「大成殿」,但並未供奉孔子神像與進行儀式,直到民國62年(西元1973年)因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才規定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要到此致敬。在民國97年(西元2008年)6月25日以神社的的樣貌修復完成。

目錄

神社歷史

今日之鹽水國小的前身最早可追溯明治三十一年(西元1898年)7月1日設置的「嘉義國語傳習所鹽水港分教場」,該年10月1日改為「鹽水港公學校」,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5月24日改為「鹽水公學校」,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年)4月1日改稱「鹽水東國民學校」。

民國35年(西元1946年)2月1日改為「鹽水鎮第一國民學校」,一年後改為「鹽水國民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8月1日改為「鹽水國民小學」至今。

神社興建時於昭和15年(西元1940年)為日本皇紀2600年,為日本建造神社活動的高峰期,當時的校長為一之瀨涉。當時學生除了參拜奉仕神社外,此處也是拍攝畢業照的重要景點。

社格約為無格社,祭祀神為天照大神

該神社坐東朝西,由鳥居石燈籠本殿所組成,外型與遙祭殿奉齋殿類似,格局與正式神社相比之下簡化了手水舍社務所祭器庫等附屬設施。其鳥居在分類上稱為「神明鳥居」,特徵是樑枋呈直線。

神社現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神社改建成大成殿,並未在此供奉孔子神像與進行儀式。

鳥居與石燈籠遭到拆毀,改成大成殿的本殿則被漆上紅色與藍色油漆,臺基上則鋪了磁磚,原石燈籠的位置上放置「故校長森榮先生紀念碑」與「故校長趙東林先生紀念碑」。進行修復之後,本殿雨淋板去漆,並放上歲寒三友魚躍龍門雕花裝飾,而紀念碑則分別遷至校內玉順館後方花圃與活動中心竣工紀念碑旁。

為了修復殘破的建築,臺南縣政府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1月5日召開「歷史建築鹽水國小神社修復方向研商會議」,最後結論基本上恢復神社樣貌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孔廟建築的意象,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6月25日完成修復工程。

參考文獻

  1. 鹽水國小小神社 重現原貌,自由時報,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