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鸇陰渡:一場被《三國演義》遺漏的大戰(王文元)

鸇陰渡:一場被《三國演義》遺漏的大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鸇陰渡:一場被《三國演義》遺漏的大戰》中國當代作家王文元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鸇陰渡:一場被《三國演義》遺漏的大戰

有了河,也就有了渡口,從此河就有了生命力。古渡口是點綴在黃河上的明珠,一個個古渡口的背後隱藏着一段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鸇陰渡,絲綢之路上最為古老的渡口之一,它的背後又隱藏着什麼樣的傳奇呢?    黃河在這裡拐了彎。    一座石壁,從山中猛然伸出了手,輕輕地一拉,咆哮而來的黃河,便乖乖地順着「它」的手勢了。這裡便是紅山峽口。    陰渡。紅山峽口距離平川區水泉鎮並不遠。出水泉鎮向南走了七八公里,拐入一條鄉間水泥路,順路向東北而行,穿過村莊,就是一條大砂河了。沿着砂河,直奔黃河邊,紅山峽口便堵住了我們去路。    紅山峽,以山崖呈現紅色而聞名。從此地順黃河而下,闖過跌宕起伏的黃河大峽谷後,便進入寧夏平原。紅山峽、黑山峽是黃河上兩個最為出名的峽谷,也是乘坐羊皮筏子去包頭的最險要地段之一,這裡曾讓無數的艄公、乘客終身難忘。    令那些乘客們想不到的是,紅山峽口邊就是黃河古渡——鸇陰渡。這裡如同一個十字路口,渡口溝通了東西,大河連接了南北,眾多的使節,難以計數的商隊,在這裡交匯。    沿着一條砂石路,慢慢來到渡口邊,四野空曠,河對岸的石壁肆無忌憚地逼迫着我們,農田裡棗樹上掛滿了棗子,金黃的苞谷裂張開了笑臉。    一詞源自渡口東面十公里處的鸇陰古城。鸇是一種鷂屬猛禽,這裡峽谷深幽,經常有鷹鷂類猛禽出沒其間,故而人們將這裡命名為鸇陰。「鸇陰」則最早出現在《漢書·西羌傳》中,書中說,趙沖追擊叛羌到建威鸇陰河,結果趙沖戰死。可見,鸇陰渡和古代生活在黃河西岸的少數民族密切相關。翻開史書,這裡曾是西部少數民族通往內地的要道,至今鸇陰渡附近還有諸如「西番窯」之類的地名。    其實,在鸇陰渡這個名字出現之前,這座渡口就在使用。數千年間,一個個傳奇在這裡上演,一位位名人從這裡東去西來三國時期,曹魏大將張既在這裡上演了經典一幕。    三國是一個紛亂不休的時代,也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在《三國演義》中鮮見張既;然而在《三國志》上,卻有張既傳,可見張既並非無名之輩。《三國演義》中是站在蜀國的立場上寫的,過分突出了諸葛亮,雖鮮見張既,但他卻實實在在是諸葛亮的對手。張既識破諸葛亮的計謀,給諸葛亮來了一個真正的「空城計」。張既在劉備占據漢中之前,就建議曹操將漢中人口遷走,於是三萬戶居民遷到了關中。結果,曹操雖丟了漢中,卻得到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諸葛亮雖得了漢中卻失去了人力資源。張既以真正的空城計,破了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後來,張既還和曹洪等在下辨擊退蜀將吳蘭。    在許多史學家眼中,張既和趙充國一樣都以巧渡黃河,成功安撫少數民族而聞名。    渡船正在向對岸駛去,在石壁的阻攔下,河水變得很平緩,正適合船渡。河對岸的碼頭上是一條沿着石山而來的砂石路,很快就拐入了山中,我們在河岸上,看不到對岸的人。黃河峽谷就有這點好處,兩岸大山連綿,便於軍隊隱藏。    我們是順着大砂河而來的。砂河在這裡和黃河交匯,形成了一處寬約一兩千米的平灘,顯然這個地方不適合做渡口,因為砂溝中經常有洪水咆哮而下。人們只能將渡口選擇在砂溝下游兩三百米的地方,也就是紅色石壁的對面。    張既的經典之戰就發生在鸇陰渡邊,他巧妙利用了這裡山多溝深的地形。

三國時期,今日的甘肅屬於魏蜀兩國所有,蜀國占據着隴南,而魏國則占據了天水北部、金城等地。魏國建立之初,河西四郡則被當地豪強所把持,處於半獨立狀態。

[1]

作者簡介

王文元,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