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鷓鴣天·戲題村舍 辛棄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鷓鴣天·戲題村舍
圖片來自搜狐網

鷓鴣天·戲題村舍所描寫的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的風土人情。詞中寫村里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

原文

辛棄疾〔宋代〕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余家 一作:金家)

譯文

雞鴨成群到了晚上也不關起來,桑麻生長超過了房脊。什麼都不在乎,我正羨慕農村生活;什麼都不要,吃飽就行。

新生的柳樹,舊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邊流。人們說此地的兒女們,不是嫁給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簡析

  《鷓鴣天·戲題村舍》所描寫的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的風土人情。詞中寫村里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整首詞語言清新、筆觸輕靈,情趣盎然,以典型的細節描寫,反映出農村極為樸實的生活情景;詞人寫農村的樸實,是為襯托官場的複雜;寫農村的簡樸安靜,是為反襯官場的惡濁與傾軋,從而表現顯示出他厭惡官場、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詞人閒居於上饒,初期遊歷周邊農村,瀏覽了當地山村的風土人情,於是寫下了這首《鷓鴣天》。

賞析

  該詞所描寫的就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的風土人情。這裡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此詞題為「戲」作,故筆觸輕靈,情趣盎然,流露出詞人對田園生活的欣喜之情。詞中描述雞鴨成群,桑麻生長的生活,這樸實、安靜、平穩的農村生活使詞人羨慕。他希望做個農民,過過這種生活,什麼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飽,安安靜靜的生活就算了。「新柳樹,舊沙洲」,農村生活沒有什麼大的衝擊和變化,只有這條小河水,去年從那邊流,今年從這邊流。就是這個地方的兒女,不嫁余家就聘周。這就以典型的細節描寫,反映出農村極為樸實的生活情景。

  詞人寫農村的樸實,是為襯托官場的複雜;寫農村的簡樸安靜,是為了反襯官場的惡濁與傾軋,從而表現了作者厭惡官場,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語言清新,內容樸實是這首詞的特點。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