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鸚鵡 - 鸚形目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鸚鵡 - 鸚形目動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鸚鵡是鸚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眾多羽毛艷麗、愛叫的鳥。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常被作為寵物飼養。它們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技能的特點,更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體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 ,體長僅有12厘米。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

鸚鵡類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溫、亞熱、熱帶的廣大地域。種類非常繁多,有2科、82屬、358種,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於熱帶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灰鸚鵡、情侶鸚鵡、牡丹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鸚鵡

拉丁學名; Psittaciformes

別名; 鸚哥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鸚形目

科; 2科

屬; 82屬

種; 358種

外文名稱; Parrot

形態特徵

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鸚鵡中體形最大的當屬紫藍金剛鸚鵡,身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 ,身長僅有12厘米,這些鸚鵡攜帶巢材的方式很特別,不是用那彎而有力的喙,而是將巢材塞進很短的尾羽中,同類的其他的情侶鸚鵡,也是用這種方式攜材築巢的。侏鸚鵡屬有6種,全長都在10厘米以內。6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

鸚鵡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有華貴高雅的紫藍金剛鸚鵡、全身潔白頭戴黃冠的葵花鳳頭鸚鵡、能言善語的亞馬遜鸚鵡、五彩繽紛的彩虹吸蜜鸚鸚鵡、小型葵花似的雞尾鸚鵡、小巧玲瓏的虎皮鸚鵡和牡丹鸚鵡、大紅大綠的折衷鸚鵡、形狀如鴿的非洲灰鸚鵡。泰國2001年發行了一套鸚鵡郵票,分別是緋胸鸚鵡、亞歷山大鸚鵡、短尾鸚鵡、花頭鸚鵡;其中緋胸鸚鵡、花頭鸚鵡在中國境內都有野生種群。緋胸鸚鵡分為大緋胸和小緋胸兩種,尤以大緋胸鸚鵡為最,是馳名中外的籠鳥,主要產於中國四川省及西藏東部雲南北部,也稱大紫胸鸚鵡、四川鸚鵡。

棲息環境

鸚鵡種類主要生活於低地熱帶森林,也常飛至果園、農田和空曠草場地中。分布于山地的鸚鵡種類較少,如巴布亞吸蜜鸚鵡,約翰氏吸蜜鸚鵡、中國的大緋胸鸚鵡等。它們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活動,棲息在林中樹枝上,主以樹洞為巢。

生活習性

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

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鈎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後雙腳跟上;當行走于堅固的樹幹上時,則把嘴的尖部插入樹中平衡身體,以加快運動速度;吃食時,常用其中一足充當"手"握着食物,將食物塞入口中。

曾有人觀察過飼養下的10多種鸚鵡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腳的頻率,發現超過72%的個體多向於用左腳抓食。對後肢肌肉的比較解剖發現,常以左腳抓食的,其左腳明顯長於右腳,善用右腳抓食的,右腳僅微長於左腳。

也有特例:如深山鸚鵡,這種生活在澳洲新西蘭地方山區灌木叢中的鸚鵡體形大,羽毛豐厚,獨具一付又長又尖的嘴。除了具有其它鸚鵡的食性外還喜食昆蟲、螃蟹、腐肉。甚至跳到綿羊背上用堅硬的長喙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鮮血淋淋,所以當地的新西蘭牧民也稱其為啄羊鸚鵡。

鸚鵡的品種不同壽命也不同,一般小型鸚鵡類7-20年,中大型鸚鵡平均壽命為30-60年,一些中型鸚鵡可以活到80歲左右,如葵花鳳頭鸚鵡、亞馬遜鸚鵡、灰鸚鵡等。世界上最長壽的鳥就是一隻鸚鵡,它是一隻亞馬遜鸚鵡,名叫詹米,生於英國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歲,是鳥類中的老壽星。

分布範圍

鸚鵡類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地區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也有一些種類分布到遙遠的海島上。鸚鵡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灰鸚鵡、情侶鸚鵡、牡丹鸚鵡。拉丁美洲的鸚鵡中最著名的是各種大型的金剛鸚鵡。大洋洲的鸚鵡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樣化,足趾為對趾型,第二三趾向前,包括一些人們最熟悉的、最美麗和最獨特的鸚鵡。其中澳洲的虎皮鸚鵡和葵花鳳頭鸚鵡等是人們最熟悉的鸚鵡。新西蘭的鴞鸚鵡是已經失去了飛翔能力大型鸚鵡,而新西蘭的啄羊鸚鵡則進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傾向,啄羊鸚鵡也是分布最高的鸚鵡之一。大洋洲種類繁多的吸蜜鸚鵡則屬於最美麗的鳥類,比如斐濟的藍冠吸蜜鸚鵡。鸚鵡是人們喜歡飼養的寵物,其野生種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脅,很多種類都成為了瀕危物種。[1]

參考文獻

  1. 鸚鵡的簡介, 360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