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峯縣五里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鶴峯縣五里鄉,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位於鶴峯縣東南部。毗鄰五峯縣灣潭鎮,東鄰湖南省石門縣,西南分別與本縣容美鎮、燕子鎮、走馬鎮接壤。全鄉總面積378.8平方公里,人口22310人。[1]
中文名稱: 五里鄉
外文名稱: Wuli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
下轄地區: 21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五里村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區碼: 445803
地理位置: 鶴峯縣東南部
面 積: 378.8平方公里
人 口: 22310人
車牌代碼: 鄂Q
概況
鶴峯縣轄鄉。位於縣境東部。面積38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318人(2010年六普)。轄2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五里坪。鐵家嶺海拔1725米。
沿革
鄉以駐地五里坪得名。解放前屬三區(燕子區)。解放後改為二區(燕子區)。
1958年屬五星公社,1960年改五里區。1975年撤區並社,分為六峰、五里兩個公社。1984年撤社,合併為五里區。
1995年,五里鎮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五里、瓦屋、紫荊、金鐘、青山、千斤園6個行政村;楊柳鄉面積41.1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轄楊柳、讓口、扎雞、南村村4個行政村;尋梅鄉面積35.7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轄水泉、板栗、十字路、尋梅、梅山、水桶6個行政村;六峰鄉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金雞溝4個行政村;下洞鄉面積49.4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轄金倉、中坪、後坪、柏榔4個行政村;潼泉鄉面積104.4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潼川、湄坪、紅魚、雉雞、陳家5個行政村。1996年撤區並鄉,設立縣轄五里鄉。
2005年,鄉政府駐五里坪,人口2.2萬人,面積384.1平方千米,轄五里、瓦屋、紫荊、金鐘、青山、楊柳、南村村、水泉、十字路、尋梅、上六峰、下六峰、三路口、中坪、後坪、柏榔、潼泉、湄坪、紅魚、雉雞、陳家21個行政村。
自然資源
全鄉耕地面積34552.24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1.6畝。全鄉耕地多呈小塊盆地狀分布於群山之中,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分,雨量充足。適宜的自然氣候造就了五里「農業大鄉」的光榮稱號。
歷史背景
「自漢歷唐,世守容陽。」元至正十年(1350)設立四川容米洞軍民總管府,自古容美設官之始,方有五里的歷史記載。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田土王在五里鄉南村村設立行棧,即土司南府,當地經濟文化進入鼎盛發展時期,此期間著名詩人顧彩自南村入容美,行至南村,見當地物產豐饒,而民風古樸,且食習簡素時說:「物貨很好,缺少佐料,不善烹調。」
革命老區
五里革命老街位於五里集鎮中心,在土司年代已經形成,清光緒年間,廣商林紫宸派員設莊採辦紅茶,往來商賈頻繁。五里更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率領的革命隊伍在這裡打土豪、分田地。1931年4至9月,是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和湘鄂邊五縣聯合政府所在地,建有紅軍被服廠、共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湘鄂邊蘇維運籌運籌埃商會合作社等,五鶴游擊梯隊、紅軍駐軍舊址、收編川軍談判舊址等革命舊址保存完好。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這裡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生活富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近幾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五里鄉兩萬多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建設「六大一強」縣奮鬥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為動力,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以10000畝煙葉、10000擔茶葉、10000畝銀杏、10000隻山羊的「四萬」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鄉域財力不斷壯大。
地理
五里鄉位於湖北鶴峯縣東南部,毗鄰五峯縣灣潭鎮,東鄰湖南省石門縣,西南分別與本縣容美鎮、燕子鎮、走馬鎮接壤。全鄉總面積378.8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全境皆為山區,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平均海拔1100公尺,是典型的二高山地區,兼有低山河谷,呈立體分布。
基礎建設
五里鄉的煙水配套工程惠澤全鄉9個行政村,建設容量共12600立方米,大小水池共11口,其中5000立方米的大水池一口。2000立方米的水池3口,500立方米以上的水池7口,該鄉鋪設管網120000米。煙葉基建工程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的煙葉生產條件和煙農的生活條件,深受項目區煙農的歡迎,讓煙農從該項目中真正受到效益、得到實惠。
經濟發展
五里鄉兩萬多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建設「六大一強」縣奮鬥目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為動力,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以10000畝煙葉、10000擔茶葉、10000畝銀杏、10000隻山羊的「四萬」工程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富裕,鄉域財力不斷壯大。
視頻
恩施鶴峰五里鄉高橋河,距離鶴峯縣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