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鵝不食草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鵝不食草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鵝不食草

【生境分布】

生於路旁、荒野陰濕處。分布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台灣、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菊科植物鵝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L.) A. Braun et Aschers.的乾燥全草。此草氣味辛辣,鵝不食之,故名鵝不食草。

【藥材歷史考證】

鵝不食草又名石胡荽,據《嘉祐本草》記載,本品的始載本草為孟詵《食療本草》。以後的《本草拾遺》、《四聲本草》、《食性本草》、《日華子本草》均有記載。《嘉祐本草》曰:「石胡荽,寒,無毒。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俗名鵝不食草。」《本草綱目》曰:「石胡荽,生石縫及陰濕處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細莖小葉,形狀宛如嫩胡荽。其氣辛熏不堪食,鵝亦不食之。夏開細花,黃色,結細子。極易繁衍,僻地則鋪滿也。」根據以上本草所述考證,與鵝不食草相符。[1]

【植物形態鑑定】

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揉碎有辛辣氣味。莖多分枝,匍匐狀。葉互生,無柄;葉片楔狀倒披針形,長7~18mm,頂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少數鋸齒。頭狀花序扁球形,直徑約3mm,單生於葉腋,近無花序梗;總苞半球狀;總苞片2層,橢圓狀披針形,綠色,邊緣透明膜質,外層較大;邊緣花雌性,多層,細管狀,長約0.2mm,淡黃綠色;盤花兩性,管狀,長約0.5mm,淡紫紅色。瘦果橢圓形,長約1mm,無冠毛。花果期4~10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纏結成團。鬚根纖細,淡黃色。莖細,多分枝;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小,近無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匙形,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鋸齒。頭狀花序黃色或黃褐色。氣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https://www.med66.com/chujizhongyaotiaojiyuan/fudao/me2003038006.shtml 鵝不食草的來源以及鑑別-醫學教育網

【藥材顯微鑑定】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略切向延長。柵狀組織1列;海綿組織細胞類圓形。下表皮腺毛較多,並有非腺毛,由4~6個細胞組成,長560~750μm,基部細胞直徑40~60μm,向上逐漸變小,頂端細胞窄細,扭曲成鞭狀。上表皮表面觀;壁略波狀彎曲。腺毛頭部由2個細胞組成,長徑32~44μm,短徑約20ym,氣孔不定式。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略切向延長,壁略厚,外覆角質層。皮層細胞5~8列,細胞間隙較大。韌皮部外側有纖維4~15個成束,弱木化,直徑8~16μm,壁厚3~4μm。木質部導管數列,徑向排列,木化。射線弱木化。中央有大形髓部。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加熱10分鐘,乘熱濾過。濾液供以下試驗。

①取濾液1ml,放入小試管中,在水浴上揮去乙醇,加氯仿1ml,濃硫酸Iml,待兩液分層後,氯仿層呈青色,硫酸層呈綠色熒光。(檢查甾類)

②取濾液1ml,放入小蒸發皿中,於水浴上蒸乾,加醋酸酐一濃硫酸(19:1)試劑兩滴,混勻,產生黃色,後轉變為紅色一紫色一青色一污綠色。(檢查甾類)。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花開時採收,洗去泥沙,曬乾。

【飲片炮製】

除去雜質,切段,乾燥。

【性能功用】

辛,溫。歸肺經肝經。通鼻竅,止咳。用於風寒頭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淵流涕。內服:6~9g,水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附註】

置通風乾燥處貯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