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鵠山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鵠山鄉隸屬於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地處於渝水區北部,東鄰水北鎮,南接人和鄉,西北連上高縣蒙山鄉,區域面積45.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鵠山鄉戶籍人口為17237人。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水北區嶺南鄉;1983年,改公社為鄉。截至2020年6月,鵠山鄉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鵠山村。

截至2019年末,鵠山鄉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1]

歷史沿革

以駐地集鎮而得名。鎮內的鵠山村,據譜記,黃氏祖先於宋祥符三年,從湖北江夏黃鵠山(今武昌蛇山)遷來,以祖先原居地,減略"黃"字,名曰鵠山。解放前夕屬水北嶺南鄉。解放初,鵠山、坑裡、塘下、地步屬蒙山區鵠山鄉。1958年改鵠山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45.4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鶴山、坑裡、塘上、荷沂、曉堆、蘭塘、上塘、地步、窩裡、桐村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鵠山圩,距區政府35千米。

行政區劃

轄鵠山村、坑裡村、荷沂村、曉堆村、蘭塘村、上塘村、地步村、桐村村、窩裡村9個村民委員會,48個自然村,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195人(2017),總面積45.5平方千米。

地勢特點

鵠山鄉的地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綿亘於西部邊境的蒙山,主峰海拔高1004米。蒙山地下暗河、溶洞較多,地下水豐富,境內有支流五條,溪水遍布全鄉,為全鄉農田的灌溉提供了優越條件。[2]

經濟建設

境內交通便利,通訊發達 上(高)新(余)公路沿東部邊境南北穿過,上(高)新(余)路由南向北橫貫中部,鄉村兩級公路可通每個自然村,實現了郵電通訊現代化和鵠山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特色經濟以農為本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茶。且盛產大蒜、紅薯、花生、大豆、芋頭、柑桔等。土特產以大蒜、柑桔、芋頭。

生機盎然的產銷供格局已經形成

開發新產品11個;投資60多萬元,興建了一個60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新建了一個占地面積為2758.5平方米的經濟小區。

鄉村企業初具規模

鵠山鄉已逐步形成了以礦產資源為依託,以加工石料為龍頭,以鄉辦、村辦、戶辦、聯戶辦為一體的結構模式。全鄉有鄉辦企業13個,村辦、戶辦、聯戶辦企業1980個,採石總廠、米石總廠、石粉廠、透輝石廠、農機廠、螢石礦為鵠山的主要工礦企業。主要產品有白雲石、石灰石、石灰、1-5號米石,80-400目雙輝粉,含氧化鈣80%以上螢石礦,含氧化鈣22%、氧化鎂19%、二氧化硅53%的透輝石礦,高錳鋼鑄件動力打穀機,"鵠望牌"聯合收割機。

山林水利資源

全鄉山地面積21090畝,山林面積12500畝,其中用材林9390畝,鄉辦林場2個,面積6500畝,主要林產品有杉木、濕地松、毛竹等。

全鄉水利資源總量為1826萬立方米,其中庫容量為1526萬平方米。鵠山水庫是全區3個中型水庫之一。

科教文衛

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興旺發達

全鄉每年用於教育經費達到130萬元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學生鞏固率99%;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5所,文化站1個,俱樂部6個,文化室15個,廣播站1個;開通了調頻廣播,建起了鄉有線電視台。

新農村建設

廖家,從【廖氏家譜】中記載,廖相於明洪武年間,從馬洪山南廖家(南宋紹興年間,由福建長樂順昌高溪廖坑遷至,因村建山之南而得名)遷至廖家老屋。清康熙年間,由老屋分居。從老屋派衍的新村,故名廖家新屋村,又名廖家、瀝(瀝)山廖家。廖家村東至榨下村,西至滬昆高鐵,南至廖家江,北至夃塘村,戶數80餘戶,人口360餘人。

村莊前面水塘清潔,規劃合理。以村祠堂一排的房子實用、美觀,房型、牆體統一、整齊,讓人眼前一亮,樓層實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