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鳴鷦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鳴鷦鷯屬小型鳥類。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12枚。跗蹠強健,具盾狀鱗,趾及爪發達。羽被柔軟厚密為深褐色,胸部紅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條斑。喜歡居住在潮濕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動,主要以昆蟲和蜘蛛為生。

生活習性

喜棲於熱帶雨林和次生林區等環境,活動于海平面到1000米的高度之間。棲止時,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鳴聲清脆響亮,是鷦鷯中叫聲最妙的佼佼者,有風琴鳥的美稱。它們在森林和灌木叢的地面落葉間尋找食物,非常謹慎,儘管可以經常聽到它們的鳴叫聲,但不容易觀察到。它們通常以家庭組成小群,有時也與其他的鳥類混群。完全定居。喜歡將它的尾巴翹到背上,幾乎和頭部一樣高。主要取食甲殼類蜘蛛綱、鱗翅目、甲蟲幼蟲和蜈蚣。[1]

生長繁殖

築巢於灌木叢中,離地面高度60厘米到2.50米不等。巢總長度25厘米,15厘米高,12.5厘米寬。外殼由植物纖維和粗草一起加固,內襯大量的樹葉。每巢產2枚白色的卵,有不規則的褐色斑點。雄鳥一季最多時築6個巢。在哥斯達黎加,產卵季節為1-5月,很少在10月。在哥倫比亞繁殖期是3月至5月。

亞種分布

(6種) 1.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ichocoanus 分布於哥倫比亞和巴拿馬邊境附近。 2.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infuscatus 分布於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及加勒比海低地。 3.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lawrencii 分布於巴拿馬(除西北)和哥倫比亞。 4.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phaeocephalus 分布於哥倫比亞到厄瓜多爾南部(埃爾奧羅)。 5.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propinquus 分布於哥倫比亞熱帶低地。 6. Cyphorhinus phaeocephalus richardsoni 分布於洪都拉斯東南和尼加拉瓜東部的加勒比海低地。[2]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

鳴鷦鷯是一種小型鳴禽,身長13cm。成鳥總體黑褐色,背部、肩膀和臀部褐色。上體和下體都有模糊狹窄幾乎難以察覺的暗紋。尾部羽毛黑褐色。鳥喙黑褐色,耳羽和眼睛橙褐色。下頦,喉和胸部亮橙褐色,胸腹部兩側褐色。有時小腹出現一些白色的羽毛。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內側黑褐色,外側有橙褐色螺紋斑點,形成一個單獨的斑紋。在雙翼下部為褐色。眼部周圍裸露的皮膚是肉色、灰白色或淺藍色。虹膜和腿是棕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伯里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