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樅
t01ad4e66b72e543ad6.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683011&sid=589568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雞樅

漢語拼音:Jī Zōnɡ
別名:雞樅蕈、雞菌、蟻奪、雞樅菜、雞腳蘑菇、三壇蘑、雞肉絲菇、鬥雞菇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健脾和胃,療痔
主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瘡

雞樅,中藥名。為白蘑科蟻巢傘屬真菌雞縱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im[Collybia albuminosa(Berk.)Petch]的子實體。具有健脾和胃,療痔的功效。主治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瘡。[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雞樅

拼音名:Jī Zōnɡ

別名:雞堫(《通雅》),雞樅蕈(《廣菌譜》),雞菌(《綱目》),蟻奪(《貴州通志》),蟻樅(《雲南府志》),雞樅菜(《本草求原》)。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白蘑科植物雞樅的子實體。

原形態

菌蓋圓錐形,伸展後中央有顯着凸起,寬5~16厘米,粘,光滑,中央凸起部分深褐色,四周漸呈灰色,往往輻射狀開裂;菌肉白色,厚;柄常扭曲,具假根,地上部分白色,長3~10厘米,向上漸細,基部膨大,地下部分褐色至黑色,長8~40厘米;菌褶稠密,凹生,幾至離生,初期白色,後呈米黃色;囊狀體棒形至袋形,壁薄;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成堆時粉紅色。

生境分部

生地上,與白蟻巢相連。分布江蘇貴州雲南福建海南等地。

化學成分

本品含麥角甾醇。

性味

《綱目》:"甘,平,無毒。"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能主治

《綱目》:"益胃,清神,治痔。"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雞樅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雞樅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