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鳩坑毛尖

中文名: 鳩坑毛尖

產 地: 浙江省淳安縣鳩坑源

實 質 : 茶葉

別 稱 : 睦州鳩坑茶

鳩坑毛尖產於浙江省淳安縣鳩坑源。該縣隋代為新安縣,屬睦州(今建德),故又稱睦州鳩坑茶。歷史上為貢茶,文獻上有「鳩坑嶺產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具臻妙境」之記載。。鳩坑毛尖除制綠茶外,亦為窨制花茶的上等原料,窨成的"鳩坑茉莉毛尖"、"茉莉雨前"均稱茶中珍品。

目錄

特徵

鳩坑毛尖茶是淳安的歷史名茶,以「 鳩坑種」的鮮葉原料精製而成。 其外碩壯挺直,色澤嫩綠,白毫顯露。沖泡後,香氣清高,雋永持久;滋味濃厚,鮮爽耐泡。湯色嫩黃,清澈明亮;葉底黃綠!芽葉肥壯、魁梧,清澈完整,色澤黃綠明亮,銀毫長而特顯茶味芬芳而帶有熟 栗子香,滋味鮮濃。  鳩坑毛尖除制綠茶外,亦為窨制花茶的上等原料,窨成的"鳩坑茉莉毛尖"、"茉莉雨前"均稱茶中珍品,其氣味芳香,生津止渴,齒頰留香。該茶早負盛名,《茶經》中已見;《國史補》中列為名茶,唐時為貢品;史籍中稱色香味俱臻妙境,為我國傳統名茶。鳩坑毛尖茶於1985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優質茶;1986年在浙江省優質名茶評比中獲"優質名茶"稱號。

產地

鳩坑源位於淳安縣西部,地處浙皖交界的高山地帶,其地勢坡向東南延伸至縣中部的新安江水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0℃左右,春秋兩季,氣候溫和,陰雨天氣較多。山區氣溫較丘陵地區低1℃左右。全年無霜期一般為263天。年降水量1430毫米。山上土質細粘肥沃,雲霧瀰漫,茶樹多分布於地勢高峻的山地或山谷間緩坡地,稱"高山茶"。這裡群山連綿,氣候溫和,土層肥沃。良好的高山環境決定了鳩坑茶的優異品質。鳩坑茶分三級,清明前採制的稱毛尖,品質最好。穀雨前採制的稱雨前,穀雨後者稱炒青。

栽培方式

其栽培多採用古老的叢栽方式,每叢5~7株,行株距1.3米,因地形限制,少有大塊成片茶園,多為零星分散種植。茶樹高大,約及人高,均採用攀枝採摘。其新梢芽長而壯,葉厚色綠,適宜採制綠茶,被列為全國著名茶樹良種之一,並在省內外廣泛推廣種植。一年僅采兩季,春採為「春茶」,夏採為"梓茶"。春茶於清明前采稱"毛尖",穀雨前采稱"雨前",穀雨後至立夏采者均制為"烘青"、"炒青"或"烘炒青"。成茶芽葉肥壯、重實、魁梧、美觀,色澤黃綠油潤,銀毫長而特顯,茶香芬芳而帶有熟栗子香,滋味濃鮮。

製作工序

千純茶以中國十大優良茶種之一——特級的「鳩坑種」鮮嫩芽葉為原料,按傳統採制方法,經攤放→殺青→攤涼→輕揉→初烘→理條→提毫→足火提香→割末→封藏十大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緊結挺直,色澤翠綠顯毫,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鮮爽甘洌,湯色嫩綠清亮,葉底嫩勻成朵。

鳩坑毛尖在清明前後採摘,鮮葉要求嫩、勻、淨。特級一等毛尖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名曰:「筆尖」;特級二等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鮮葉採回後,攤放6~12小時,然後炒制。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揉捻、烘二青、整形做條、提毫、焙乾六道工序。

鳩坑毛尖緊結挺直和白毫顯露的外形,主要在「整形做條」和「提毫」過程中形成。整形做條在鍋中進行,鍋溫約60℃,炒制方法,開始以抓抖為主,待葉溫上升,轉入做條,以帶、拉、擋、翻、放等手法交替進行,使其茶條緊直;然後降低鍋溫至40℃左右,進行提毫。其法為雙手抓住大部分茶葉,用手掌搓揉,至茶條白毫顯露,即出鍋篩去茶末,最後在烘籠中焙乾收藏。

沖泡方法

方法之一 首先是用熱水將茶壺和茶杯燙過,再放入五---六克重的茶葉,倒入熱水,第一泡即可飲用,這是因為不施灑農藥的緣故。此時,茶葉嬌嫩,茶湯香醇,入口甘甜圓滑,沖泡時水溫以80--90度為宜。

方法之二   毛尖茶之品嘗要講究沖泡技術,茶具以素燒陶器小茶壺最佳,沖泡時先用開水將茶壺燙熱,裝入茶壺容量四分之一茶葉,然後開水倒入壺內,將茶水泡沫溢出至茶水清澈,蓋好壺蓋後,復用開水沖燒茶壺。   第一泡茶和第二泡茶經45秒即可倒入茶杯飲用,之後則延長15秒,放一次茶葉可用同樣方法沖五到六次 方法之三   用透明玻璃杯茶具,其餘同上,此方法最具觀賞價值。既可即時飲用。鳩坑毛尖茶品質極優,一般五泡還能享受到極佳的茶香風味。

茶史追溯

淳安縣自古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已提到鳩坑產茶。據《雉山邑志》 及《嚴陵志》 記載:「淳安茶舊產鳩坑者佳,唐時稱貢物,宋朝罷貢。」 《翰墨全功》 里亦有:「鳩坑在黃江潭對澗,二坑分繞,鳩坑產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的記載,可見鳩坑產茶,早負盛名。「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這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為鳩坑茶寫的詩篇。詩中桐廬郡是指今浙江淳安縣。范仲淹當時曾任睦州(淳安古稱睦州)刺史,親眼見過這些茶樹,整個「春山」「半是茶」,可見遠在宋代,淳安縣已是茶樹遍山崗了。鳩坑毛尖在唐代時就享有盛譽。據唐代文學家、翰林學士李肇的《唐國史補》 記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湖州有顧渚之紫筍,……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睦州有鳩坑,……"。茶聖陸羽的《茶經》中亦有關於睦州鳩坑茶的記載。 元代的《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 亦載:"……鳩坑地產茶,以其水蒸之,色香味俱臻妙境。"新中國成立後,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當地人的努力,鳩坑毛尖重新研製成功,並被評為全國名茶。雲山蒼蒼,江水泱泱」,這是韓愈對千島湖的讚美,千島湖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茶的故鄉」。鳩坑毛尖在唐朝就列為貢品了,它已有2000餘年的生產歷史。宋人陳曄品嘗了鳩坑毛尖後,情不自禁的寫下了「我愛淳安好,溪山壯縣居,錦文光燦爛,雉羽泄輕徐」的詩句,他將鳩坑毛尖比喻成「雉羽」,將喝了「雉羽」後的那般清心爽神之感用「泄輕徐」來形容,更 是恰當不過。

名茶鑑賞

鳩坑毛尖主產於淳安縣西北的鳩坑源。這裡群山連綿,氣候溫和,土層肥沃。良好的高山環境決定了鳩坑茶的優異品質。   鳩坑茶分三級,清明前採制的稱毛尖,品質最好。穀雨前採制的稱雨前,穀雨後者稱炒青。鳩坑毛尖外形緊結,碩壯挺直,色澤嫩綠,白毫顯露。沖泡後芽葉肥壯、魁梧,清澈完整,色澤黃綠明亮,銀毫長而特顯,茶味芬芳而帶有熟栗子香,滋味鮮濃。

產品功效

抗衰老   鳩坑毛尖所含的 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 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 超氧化物 歧化)是 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鳩坑毛尖中的 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顯示,鳩坑毛尖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 有益菌的繁衍,因此鳩坑毛尖具備整腸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 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 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鳩坑毛尖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 心血管疾病。

瘦身減脂   鳩坑毛尖含有茶鹼及 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改善消化不良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鳩坑毛尖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 急性腹瀉,可喝一點鳩坑毛尖減輕病況。 [1]

參考資料

  1. [1],千年茶韻 鳩坑毛尖 搜狐網 ,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