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鱘龍魚
xun long yu

中文學名:鱘龍魚

拉丁學名: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

門:脊索動物門

綱:硬骨魚綱

目:鱘形目

科:鱘科

鱘龍魚是世界上少數之一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是所有魚類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一種魚類,在我國早就有"龍的化身為鱘龍魚的頓悟"一說。鱘龍魚卵可做為魚子醬。[1]

目錄

形態特徵

鱘魚的共同特徵是體呈紡錘形,體裸露或被覆五行硬鱗,骨骼大多為軟骨,歪尾,吻部特別延長,口在吻的腹面。

以史氏鱘為例說明鱘魚體型。史氏鱘體長,前粗後細,腹部較平,頭大平扁,吻長而尖,體表裸露無鱗,外披5行骨板,吻突出呈三角形、歪尾形,上葉發達而上翹,體表裸露無鱗,但披有5行帶有尖棘的菱形骨板,軀幹部橫斷面呈五角形,吻突出,呈鈍三角形,口小,位於頭部腹面,即口下位,口前有4條觸鬚,呈一字形排列,並與口平行。口能伸縮呈管狀,口內無齒。史氏鱘眼睛較小,頭表面光滑,背鰭位於體後部,接近尾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的前方。背部灰褐色,腹部銀白。

史氏鱘骨骼大部分是軟骨,中軸骨骼為一條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脊索一直延伸到尾鰭上葉。

生活習性

鱘魚雖是一種大型魚類,但性情溫和,不善跳躍,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屬於底棲的亞冷水性魚類。有"海--河洄游"和"江--河洄游"兩種,半數為溯河洄游產卵魚類。除中華鱘、達氏鰉、長江白鱘外,大部分鱘魚品種為亞冷水性環境生存,鱘魚能承受水溫為0-30℃,不同種類略有不同。在溶氧大於6毫克/升時生長較快。鱘魚靠口膜的伸縮吸吮來捕食動物性為主的食物。鱘幼魚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如甲殼動物、搖蚊類和毛翅目幼蟲及水絲蚓等一些種類食高等植物的碎屑,藻類和泥沙中的有機質物。

視頻

鱘龍魚是怎麼養殖的?帶大家參觀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養殖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