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鮮學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鮮學福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9年01月21日
四川省閬中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鮮學福,1929年1月21日出生於四川閬中,礦山安全技術專家[1]、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2]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研究所所長[3]

長期致力於礦井煤層氣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的研究,先後完成了"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區區域預測、礦井深部煤層瓦斯賦存規律及治理方案、礦井採區煤層瓦斯湧出規律與通風調節控制和提高瓦斯抽放率的方案、礦產資源開採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利用 。

人物經歷

1929年1月21日,鮮學福出生於四川省閬中市的一個小商人家庭,6歲半入私塾。

1946年春,鮮學福的父親送他到地下黨辦的重慶私立蜀都中學讀高中。

1950年1月,鮮學福放棄喜愛的數學而改學工科,報考大學,並同時被重慶大學礦冶系和在天津成立的中國礦業學院錄取,最後他選擇了去中國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學習。在校期間被抽中學習俄語,並聽取蘇聯專家克利亞奇夫講授採煤方法,他開始對採煤技術有了些認識。而且在黑龍江雞西煤礦的生產實習期間,跟着工人師傅學習實際操作後,他開始喜歡採礦這門學科。

1953年1月,鮮學福從中國礦業學院本科畢業,並考取了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研究生班。同年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6年1月,鮮學福從北京礦業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後被分配到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工作,先後擔任助教(1956年1月至1960年1月)、講師(1960年1月至1978年1月)、教授(1978年1月晉升)。

1958年,國家開始選拔留蘇學生,鮮學福被學校推薦參加考試並被錄取,隨後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培訓俄語。

1960年1月,鮮學福前往前蘇聯莫斯科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學習,師從魯諾克學習水力採煤技術。

1964年5月,鮮學福獲得莫斯科礦業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之後回國,在重慶大學採礦系主持科研工作,負責領導開採保護層及抽放瓦斯項目的科研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由於出身不好,鮮學福被關進牛棚,科研工作被迫中斷,還被下放到四川渡口(現攀枝花市)修鐵路。

1978年1月,鮮學福先後擔任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至1989年1月)。

1999年,鮮學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科技創新成果豐

鮮學福先生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留蘇副博士,長期任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及煤炭學會名譽理事長。 五十多年致力於礦井煤層氣理論及工程應用領域研究,他是我國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及煤層瓦斯(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與權威專家,其研究成果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發表論文300多篇;提供科學技術報告26份;出版專(譯)著8部。1989年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同年榮獲「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鮮學福院士作為礦業工程學科的學本帶頭人,最近四十年來培養了40餘名博土和10餘名碩士,他們已經成為教學、科研和工程技術的骨幹力量,其中26人晉升為正高職,18人晉升為副高職,18人選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人成為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所領導的採礦工程學科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1999年被批准設立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設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獲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授權點。 2016年8月4日,重慶大學舉行第十三次黨代會。大會以「耕耘五十載,為師作表率」為題報道鮮學福院士:他雖有87歲的高齡,滿頭白髮,卻仍然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在實驗室里忙着指導學生,在辦公室里筆耕不綴。他不知疲倦地為黨、為人民而辛勤地工作,令人敬重和嘆服。

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周翔教授評價說:「院士永遠都在做基礎性研究,積極與國際科技接軌;他從不搞基金項目,就算有機會也會讓給學生。如果要評分,他在各個崗位上,我認為是可以接近滿分的。

俠肝義膽多豪情

鮮學福院士在科研工作之餘最喜歡讀金庸小說,他認為金庸小說中的俠義精神與科學研究的思維是相通的。鮮老笑談自已最喜歡《射英雄傳》里的郭靖和黃蓉:郭靖的憨厚和黃蓉的靈氣讓自己倍感溫馨。但不管是淳樸憨厚、踏踏實實,還是機巧靈動、腦筋轉得快,都可以成為科研創新思維不可缺少的激情與活力。 2014年10月,一場簡樸面特別的座談會內涵卻很深刻:一批老中青「重大人」的代表暢談建校85年的「重大精神」。鮮學福院士正好與重慶大學同齡,他感慨萬千,現場用短詩表達其衷情:「往事如煙隨風去,人情冷暖留人間。萬事萬物多奇妙樂在對其探索中。人生在世難長久,夕陽美在晚霞紅。」 2015年6月,鮮學福院士應邀做客中南大學作報告:「我的理想、實踐與情操」。他暢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感悟並反覆強調四個字:「實事求是」。他認為:「實事求是」就是要把自己所研究的對象摸清楚。工科講究科學技術,理科研究自然規律,其目的都是要實事求是。他對當前那些不遵循實事求是的學術造假和腐敗問題深表痛心。

他無比深情地說:「無論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需要人去做,因此,首先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學會做人,必須講誠信。年輕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才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要認識自己的優點,你才會有信心,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鮮院士一生勤勤懇懇,雖科研成果卓著、為人德隆望尊,但提及個人成績,他總顯得淡然:「年齡大了,還想那麼多幹啥哦。」一位科研者的樸實、謙和與崇高不斷潛移默化着他的學生和同事。鮮院士說:「我現在的任務是指導科研團隊,跟年輕人一起搞科研;培養後輩,為年輕人創造條件,支持他們的成長。我衷心希望他們開拓創新,永無止境;不斷追求,成功之母。」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鮮學福從理論和實驗驗證解決了國際上有爭議的瓦斯吸附鍵問題;從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突出區煤的結構,並在國際上首先完整地建立了包含地電場、地應力場、地溫場的煤層瓦斯滲流理論;建立的衡量煤層氣特性的指標和改進的煤層氣初始壓力、含量及採區湧出量的計算方法;系統地建立了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區預測的力學方法;最早領導實踐了近距離煤層保護層開採及瓦斯抽放技術;用功能轉換原理,提出了預測瓦斯突出臨界壓力的計算式;合作建立了開採保護層時單層和多層系統煤層氣越流的固氣耦合滲流計算方法;進行的岩鹽開採理論及工藝技術的研究,實現了鹽礦水溶開採工藝與技術的革新。

鮮學福1964年回國後,在重慶大學採礦系裡負責科研工作,重慶的南桐、中梁山煤礦都面臨層間距只有7-8m的保護層開採問題。在他的帶領下,開採保護層及抽放瓦斯項目科研小組進駐重慶南桐礦務局。經過兩年堅持不懈的試驗,他和其科研小組成功完成了近距離開採保護層抽放瓦斯這一具相當風險的課題。

在這一實踐的基礎上,他和學生建立了開採保護層雙層和多層系統固氣藕合的越流滲流的計算方法,並解決了鄰近層有效保護範圍的劃分。這個項目後來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因此獲重慶市和四川省科技大會獎狀和獎章。類似的實例在他幾十年科研生涯中可謂不勝枚舉。

20世紀70年代,他便提出煤與瓦斯突出除煤結構、煤層中的瓦斯等必要條件外,還必須具備突出的地應力條件;煤層中的瓦斯不僅是致災因素也是一種潔淨能源和資源的學術觀點,並進行深入的基礎研究。

20世紀80年代,中國煤礦瓦斯安全工作的重點逐漸由治理措施轉為防治結合,他以煤岩-瓦斯體系中潛能轉化觀點,提出了煤與瓦斯突出潛在危險區(帶)預測的力學方法,並系統地建立了此方法的理論基礎,最早領導實踐了近距離煤層保護層開採及瓦斯抽放技術。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為把瓦斯作為一種潔淨能源和資源進行開採和利用,對瓦斯吸附(解吸)規律進行了研究:證實了煤層中煤與瓦斯間的吸附為物理吸附過程;建立了考慮地電場修正的Langmuir方程;建立了瓦斯解吸量的計算式;並認為煤的吸附(解吸)量是由不同孔隙吸附(解吸)量的加和。

鮮學福研究的主要項目,是重慶地區煤氣層富集理論及開發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有機固體廢物厭氧成氣的優化控制有岩土體塌滑與三峽庫區邊坡控制的現代非線性科學研究。

學術論著

鮮學福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合著專著7部。

鮮學福

1989年層狀岩體破壞機理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3年地學中的變彈模光測試驗技術及計算方法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4年複合岩體動力學理論及其應用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4年岩石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及其應用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5年煤層氣變壓吸附分離理論與技術科學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鮮學福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4項,獲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市級優秀論文及優秀圖書獎13項。

1988年用力學方法研究南桐煤礦煤與瓦斯突出危險區的預測省部級二等獎

1997年煤層氣(沼氣)湧出規律的研究省部級一等獎

1998年煤礦開採深部瓦斯湧出的預測方法及區域治理國家級三等獎

1999年水射流輔助道具切割破碎硬岩石的研究國家級三等獎

2003年非線性科學在岩質邊坡爆破中的應用研究省部級一等獎

2008年多相震盪射流及其在低滲透性煤層中抽采瓦斯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級二等獎

人才培養

指導學生

從1979年在重慶大學招收第一個採礦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1987年招收博士研究生,鮮學福已為國家培養博士近50人、碩士10多人,培養的學生當中有26人被提為教授,18人提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18人成為博士生導師,2人為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學科建設

採礦工程學科於81年和86年先後被批准為碩士和博士授權點,並於99年被評為建立博士後流動站。該學科92年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他所帶領的採礦工程學科先後於1992年和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學科。他所領導採礦工程學科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學科,於1999年被批准設立礦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設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獲礦業工程一級學科授權點。

社會任職

1985年01月至1997年01月- 重慶市煤炭學會副理事長

1990年01月至1995年01月- 全國自然科學煤炭科技名詞審定和技術術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92年01月至1996年01月- 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學部成員

1992年01月至1996年01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質勘探礦業石油學科評議組成員

1992年01月至2005年01月- 重慶市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2000年01月至2007年01月-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榮譽表彰

1989年- 全國優秀教師稱號[4]

1999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5]

2000年- 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

個人生活

鮮學福業餘喜歡旅遊和游泳,更喜歡讀一些金庸武俠小說。他說,讀金庸小說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可以欣賞正義之士的俠肝義膽,更能感受懲惡揚善的暢快淋漓。

鮮學福有一個大學生家庭,其妻陳啟祥,1950年保送華西大學藥學系學習,54年參加工作,文革中受衝擊患精神分裂症,85年在重慶大學退休。大女兒在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析中心任工程師。小女兒鮮曉東為重慶大學講師,自動控制專業攻讀博士。

視頻

「最美奮鬥者」候選人重慶大學鮮學福院士

師德模範 | 關於鮮學福院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