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鮑馬序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鮑馬序列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鮑馬序列是指一種濁流沉積的典型層序,由自下向上變細的五個層段組成,最底部由具遞變層理的雜砂岩組成( a段),底面具有槽模,溝模等沖刷鑄模,往上為 b段,具有平行層理的砂岩; c段為具小波痕交錯層理,變形層理的粉砂岩, d段為具有水平紋理的粉砂岩,粉砂質泥岩,最頂部 E段,為塊狀泥岩。

但由於頂部往往被後期密度流所沖刷,事實上很少存在完整的序列。

研究歷史

Daly(1936):應用懸浮沉積物產生的密度流的觀點來解釋海底峽谷的形成,第一次強調濁流是一種侵蝕作用很強的水下流。

Johnson(1938):首次將這種密度流稱為濁流。

Kuene(1950):進行水槽研究,證明密度流存在的可能性和某些性質,發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濁流為形成遞變層理的原因》,標誌濁流理論的建立,前開濁流研就的新篇章。

Kuene的學生Bouma(1962):通過對復理石的研究,概況濁流沉積特點的鮑馬序列。

基本介紹

廣義的濁積岩指形成於深水沉積環境的各種類型重力流沉積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積岩總和。典型的濁積岩是指由濁流作用所形成的、具鮑馬序列的沉積岩。一個完整的鮑馬序列由A—B—C—D—E5個連續沉積層段所組成。

濁積岩的每一個單元(即一次陣發性泥沙密度流形成的沉積),往往下部物質較粗,有時含有礫石,如含礫砂岩等,向上物質變細,頂部常為泥岩、泥灰岩;下部常形成遞變層理,向上逐漸變為微細水平層理,最上變為不甚清晰層理。

該序列與近基風暴流沉積序列很像,但也有不同,最重要的區別是濁流通常沉積在風暴浪基面以下的深海或深湖底部,不發育震盪成因的丘狀交錯層,底侵的溝槽和印模具有嚴格的順流定向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