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迅暗戀的北大校花是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鈺

來自網絡的圖片

魯迅暗戀的北大校花是誰說起我國民國時期,這是在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一個舊思想轉換新思想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里,中國出現了不少的美女,不施粉黛,照樣光彩照人。而魯迅先生當年所暗戀的北大校花就是其中之一。[1]

清末民初,是個盛產美女與女神的時代,美女如雲來形容那個時代,是相當恰當的。諸如潘素、唐瑛、林徽因、陸小曼、夏夢、尤敏、上官雲珠、嚴幼韻、嚴仁美、黃慧蘭、黃柳霜、胡蝶、張愛玲、郭婉瑩……她們的舊影,她們的傳奇,都讓人心生嚮往。

著名作家吳組緗先生有段回憶說:「上世紀20年代,故都的兩所美國氣味濃厚的燕京與清華盛行選舉『校花』或『皇后』。北大沒有沾染這一風氣,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馬珏卻被公認為『皇后』,名滿北京九城,燕京、清華的校花不免『粉黛無顏色』的愧感。」這位北大女生馬珏,就是魯迅先生曾經喜歡過的北大校花。

馬珏是浙江鄞縣人,父親馬裕藻,母親陳德馨,都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兩人於1903雙雙考取官費留學日本,馬裕藻在日本帝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就讀,陳德馨進日本目白女子大學學博物。

1910年,他們的長女馬珏出生於日本東京。馬珏父母經過七年苦讀,一起畢業。1911年馬裕藻回國後,擔任浙江教育司視學。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研究所國學門導師,講授文字音韻學,1921年任北大國文系主任。

馬裕藻的女兒馬珏長得非常漂亮,在北大被稱為「校花」。當時校園中曾流行過一句話:「馬裕藻對北大有啥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只可惜,馬珏留下的清晰照片太少,我們只能從他人的口述中去想像她的美麗與迷人。

馬珏到底有多漂亮?馬裕藻一位學外語的朋友曾這樣讚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麼美。」據說馬珏在北大讀書時,每天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有裝訂成本的。

魯迅與馬裕藻是北大的同事,因而,結識了馬教授的女兒馬珏。馬珏的才華與美貌,曾讓魯迅先生怦然心動,只是,這層窗戶紙無人捅破。從1926年元月3日到1932年12月15日,他們通信持續六七年之久。魯迅先生對馬珏的信幾乎每信都回,循循教導,誨人不倦。據有關資料顯示,《魯迅日記》中記有馬珏的文字,共有五十三次之多,其中馬珏給魯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魯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書。1933年3月13日,馬珏結婚,在她婚後,魯迅先生就不再和她通信,也不再交往了。

美貌如花的馬珏沒有嫁給豪門公子,而是嫁給天津海關職員楊觀保。據說楊觀保與馬珏相識已久,他對馬珏頗為忠懇,每星期返平一次,經過長期交往,終獲佳人芳心。但又有一說,指楊君(楊觀保)能贏得美人歸是疑有天助者,即此時有謠言發生,馬珏不堪同學之譏笑,於是毅然與楊君結婚,當時馬珏都還沒有畢業。[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