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益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魯益師(1898~1963),外文名:Lewis, Clive Staples ,年輕時代曾放棄基督教信仰;1929年再度相信有神論(Theism151,Theism),兩年後重皈基督教信仰。

信仰的本質[1]是訴諸於某種「他者」來完成自身的「救贖」。「他者」(The Other) 指的是相對於「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泛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與物。凡是外在於自我的存在,不管它以什麼形式出現,是可見的還是不可見的,可感的還是不可感的,都可以被稱為他者。「救贖」一詞則可以理解為給自己的人生尋找目的的過程[2]

人物簡介

魯益師生于貝爾法斯特(Belfast),而受業於牛津(1924),於母校任教哲學一段短時間後,即被選為牛津抹大拉學院的院士和英文系的大學講師(University Lecturer, 1925~54);之後被劍橋大學委任為中世紀及文藝復興英語的教授。

魯益師在年輕時代曾放棄基督教信仰;1929年再度相信有神論(Theism151,Theism),兩年後重皈基督教信仰。有關他悔改信主前的經歷,可參《驚喜之旅》(Surprised by Joy, London, 1955)。有許多年的時間,魯益師是一個稱作「略知社」(『Inklings』,指以文會友之社團)的核心人物,其中包括了平信徒神學家威廉斯(C. Williams236,Williams, Charles Walter Stansby)和泰而欽(J. R. R. Tolkien, 1892~1973),後者是《魔戒主人》(The 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

魯益師是個多產作家,特別關於基督教的亦有三大類。小說類包括三本科幻小說︰《來自寂靜的星球》(Out of the Silent Planet,異象翻譯小組譯,中主,1981)、《太白金星》(Voyage to Venus, 原名︰Perelandra),和《猙獰暴力》(That Hideous Strength);賽姬(Psyche)神話的重述《裸顏》(Till We Have Faces,曾珍珍譯,雅歌,21993)。為小孩子寫的童話有七本(文藝),像《開司平王子》(Prince Caspian,王文恕譯,文藝,41991),《獅王,女巫,衣櫥》(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王文恕譯,文藝,71994)等。魯益師在這些童話故事中,非常確切又自然地談論基督教信仰,目的是盼望讀者重新認識基督教,免受「彩繪玻璃窗和主日學協會的敗壞」。

教義及護教作品包括源自電台廣播稿的《反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余也魯譯,海天書樓,1995),《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文藝,魯繼曾譯,31994),《神跡》(Miracles),和寓言式的《天路回歸》(Pilgrim's Regress)。魯益師在這些作品中,沒有持守任何哲學或神學的派別立場,目的只在維護傳統基督教的正統教義。他混合了清晰的邏輯推論,和對人心靈運作的睿見(特別是人的良知,Conscience310,Conscience),從而引進人悔改後提升了的世界觀。

有關基督徒生活的作品,最着名的首推《地獄來鴻》(The Screwtape Letters,文藝,魯繼曾譯,31992),是由大魔頭寫給小嘍囉的信,告訴他們怎樣陷害人的心靈;《致馬爾肯書》(Letters to Malcolm),比其它書更近似神學的作品,特別處理禱告(Prayer951,Prayer, Theology of 禱告神學)的問題;《四種愛》(The Four Loves,林為正譯,雅歌,51995),分析親情、友情、愛情和聖愛,以及它們與自然生活和基督徒生活的關係;《詩篇擷思》(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曾珍珍譯,雅歌,21993)不是釋經書,而是探討基督徒可以使用詩篇的途徑。

魯益師很可能是他那一代最出名的護教士,受歡迎的程度至今不衰。他作品的特色是流暢優美的英文,足夠的哲學使他的論證具說服力,又不流於艱深,並且有能力導引讀者從平凡的,有時甚至是幽默的事例,進入屬靈榮耀的層次。他的作品充滿豐富的幻想力和睿見;他的書不是以深度見稱〔可能除了為他妻子逝世而寫的《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曾珍珍譯,雅歌,31996)〕之外,但在文字的背後,我們常發現引往深層次的指引。

參考文獻

  1. 信仰的實質,豆丁網,2015-01-06
  2. 人生,是一場自我的「救贖」!(深度好文),個人圖書館,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