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家大院傳奇(餘明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家大院傳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魯家大院傳奇》中國當代作家餘明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魯家大院傳奇

魯家大院,現在湖北建始官店鎮燈籠山村三組,院落臨山而建,現在院落六七戶人家大都建了三層樓的水泥平房,但木質房古蹟還依稀可見,飛檐翹角的門牌樓,青灰色的磚牆,不時散發着誘人的古色古香,仿佛把人帶去遙遠的記憶夢幻色彩中。

魯家大院有很多神奇而又幽深的傳說。

聽老輩人說,魯家大院是最殷實的地主家,所謂殷實,也就是有大瓦房,有田租出去讓佃農給交租子,直到解放初期鬧土改,魯家大院的大瓦房和田地就被分出去了,得房子的主人當然是窮得叮噹響的頂級窮人。直到現在,大瓦房的結構一直還保存着大部分木質結構。木板上的紅油漆影像還依稀可見。但就是這座大瓦房,它卻見證了許許多多的往事,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結構,走廊轉角,飛檐翹角,典型的歐式結構,據說當時是魯家有一名出名的秀才從山外請人設計製作而成,每層樓房有休息室、會客廳、客廳、臥室,均是粉紅油漆彩繪。

各個廳室的功能根據主人的愛好和興趣設置有書桌、茶几、文房四寶等,這些一應俱全的家什有的是主人自己享用,而有的只是在會客時當作接待客人的莊重場合之用⋯⋯我是1963年出生的,1968年就啟蒙於魯家大院讀書,對於大瓦房的豪華和氣派也是後來聽老輩人講述的,自己未曾親見。聽老人們說,剛解放,除了分給幾家特別無住房戶的農戶外,其餘的全部改作學校。聽我父親(我父親1937年生)說,他12歲時,政府在這裡開始辦起了掃盲學校,學生讀的是「掃文盲」的課本,以後這裡就成了完全小學(一至五年級)。 我四歲發蒙讀書,那是因為魯家大院的學生有20幾個,老師為了方便家長,我們四年級沒有讀就直接跳到五年級了。那時發蒙讀書上學放學靠本家的幾個哥哥背着上學,那時幾個哥哥也是十四五歲了,他們上二三年級,因家境貧寒讀書讀得遲才與我同在大瓦房上學的,我也是依稀記得大瓦房的概貌用現在的印象付諸文字得以描繪的。但那時的大瓦房的確比較奢侈,我們三個年級20多個娃娃分別用三層樓裝下,顯得空空蕩蕩,20多個娃娃僅一個老師在一樓上課後便安排自習而後到上層樓上課,如此循環直到後來開辦至五年級,我便是在這魯家大院讀完三年級後才搬到村里新修的學校的。如今每次回老家還見得着魯家大院這棟大瓦房的身影,儘管大院幾家都蓋起了二三層樓的小平房,大瓦房的辛酸與功勞我體會得尤其深刻

筆娃子是小名,至於學名叫什麼,好像也無人知曉,大家這麼叫他,我也這麼叫他。筆娃子本不是什麼名人,也無須大家記得他,我之所以提筆來寫寫他,卻有他的過人之處。 筆娃子身材很高大,但右腳有些殘缺,走起來一瘸一拐的,說話也有些遲疑,近乎結巴,以至於我們常常與他作梗。他沒有上學,儘管學校就辦在他屋裡,那時他已經20來歲了,還沒有娶媳婦。

每到我們上課時,他就靠在大門旁邊偷聽,待到下課鈴聲響起來,我們一窩蜂地擁擠出學堂,還看他咧着嘴笑,笑得是那麼憨厚與單純,我們也無所顧忌,看着他憨笑老實的模樣,我們就一起起鬨叫起他的小名筆娃子,而且有節奏地叫着,他也總是望着我們憨笑,直到我們起鬨叫他聲音停止了,他還在望着我們憨笑,而後去做他的事情去了,在我們當時看來很無聊。他就用火坑或是灶堂里燒過的黑色木炭在木板壁上畫解放軍,頭上戴着鋼盔帽、雙手別起鋼槍面部顯得神采奕奕,眉目迥異,眼裡透出英俊。說是彩繪,無彩色;說是水墨畫,無水墨;說是碳素素描,顏色也迥乎不同,但就是神,他把解放軍畫神了。據說後來筆娃子娶媳婦,媳婦看了大瓦房滿板壁的解放軍畫像,臉上立刻顯出桃紅,兩條大辮子往身後一甩,咯咯笑個不停,媒人說,有門。筆娃子人憨厚點,娶媳婦不為難,真是福在憨人邊。過了兩個月後,筆娃子被爹娘和親朋族友擁進了洞房。

自此後,他也沒有畫過解放軍了,他畫的畫經年累月經不起風吹雨打,也就消失了。

身材很高大,右腳有些殘缺,走起來一瘸一拐的,說話也很有些遲疑,近乎結巴,筆娃子畫像至今在我的腦海里愈來愈清晰。

[1]

作者簡介

餘明照,一個平平淡淡的碼字小姑娘,懷抱江南水秀大地,偶爾愁愁人生理想,低調生活,快樂做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