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可能需要進行清理,以符合求真百科的品質標準。 (2019年10月25日) |
魯東大學坐落在山東省煙臺市,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
201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 [1] 。
2014年,獲批教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為省內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後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兩所大學之一 。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評價魯東大學「人傑校靈」。
始建於1930年,歷經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膠東公學、萊陽師範學校、萊陽師範專科學校、煙臺師範專科學校、煙臺教師進修學校、煙臺師範學院等歷史階段。2001年,原直屬山東省交通廳的山東省交通學校(煙臺)(建校於1978年)併入。2006年,學校更名為魯東大學。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2014年正式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於蓬萊校區。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校園占地3450畝,校舍建築面積1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3.3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6億元;圖書館藏書250.3萬冊、電子圖書102萬種;設有22個學院,開辦85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共計9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含28個招生專業(領域)。有專任教師1401人,在校生31000餘人,其中各類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700餘人、普通本專科生28000餘人、外國留學生1000餘人。 創辦時間 1930年 屬性山東特色名校工程(2012) 主管部門 山東省 類別公立大學 知名校友吳伯簫,臧克家,何其芳,蕭平,張煒 學校官網http://www.ldu.edu.cn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魯東大學
外文名: Ludong University
簡 稱:; 魯大(LDU)
創辦時間: 1930年
類 別:公立大學 ;
類 型 :綜合類
屬 性:山東特色名校工程(2012)
主管部門: 山東省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徐東升
校長:王慶 本科專業 8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3個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
歷史發展
- 1928年,山東教育廳開始規劃興辦鄉村師範教育,主張「民眾教育」和「求生教育」,認為要使普通民眾學會求生,求生教育就要「從最下層做起,從農民子弟之初級教育和農民的民眾教育做起,使兒童及一般成人對於教育另具一種求生的觀念」。進行求生教育,就必須建立教育的基礎設施,培養教育的師資,並且有針對性地創辦鄉村師範。
- 1930年,決定成立「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簡稱二鄉師),派教育廳督學、出身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的董鳳宸籌建,夏繼昌輔佐。學校建成招生,山東教育廳發布董風宸任該校校長。
- 1934年該校易名「山東省立萊陽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簡稱萊陽鄉師)。
-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萊陽鄉師被迫停辦 。
- 1938年4月,膠東特委初步擬定,仿照中共中央在延安創辦的陝北公學,在膠東抗日根據地建立膠東公學。
- 1938年8月下旬,膠東公學在黃縣城正式成立,校址在原黃縣中學舊址,成立即設師範科。
- 1939年2月,日軍占領掖縣,黃縣告急,膠東公學撤離黃城退往山區,途中奉命於膠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合併,學生大部分轉到軍政學校學習,一部分年齡較小的學生疏散回家了。
- 1940年5月,北海區參議會和中共山東第三區委政治部撤銷蓬黃聯中與招掖聯中,恢復膠東公學。同年12月,中共膠東區委決定膠東公學以掖縣短期師範為基礎重新恢復。
從1940年冬開始,膠東公學舉辦過短期師範班,後來先後設有師範科、師範班及師範部。
- 1945年春,根據抗戰形勢發展的需要,包括膠東公學在內的六處中學、十四處縣師停辦。同年11月26日,膠東行署決定以萊陽中學為基礎,恢復膠東公學。
- 1946年3月,膠東公學抽調部分領導幹部和師生到煙臺市接管原煙臺東山中學(即原志孚中學)和煙臺師範學校。三校合併後,改稱山東省立膠東公學總校。8月,在膠東公學師範部的基礎上成立了「膠東師範學校」,校址遷到萊東縣朱嵐村,設有前師和後師。
- 1947年9月,因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膠東,膠東公學總校奉命撤離煙臺市,轉移疏散到乳山縣草鋪村一帶,與煙臺市轉移出的煙臺一中、二中組建臨時煙臺聯中。
- 1948年1月,膠東地區各學校的學生都被迫疏散,學校停辦。1948年10月,膠東師範在萊陽復校。校址在萊陽南大寺街西仙遊宮。
- 1950年,因行政區劃變更,撤銷膠東行政區,設萊陽專區,膠東師範於同年12月改名為「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
- 1958年,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在萊陽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萊陽師範專科學校」。
- 1961年,萊陽師範專科學校遷址煙臺市,改名煙臺師範專科學校,歸煙臺專署領導。
- 1962年10月,煙臺師範專科學校改為煙臺教師進修學校,設5個專業,歸省教育廳領導。
- 1963年5月,恢復煙臺師範專科學校名稱,歸省第一教育廳領導。「文化大革命」初期,煙臺師專處於癱瘓狀態,停止招生。
- 1971年,煙臺師專恢復招生。
- 1984年1月煙臺師專升格為煙臺師範學院,始招本科生 [2]
- 2001年,原直屬山東省交通廳的山東省交通學校(煙臺)(建校於1978年)併入煙臺師範學院。
- 2006年,經教育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魯東大學。
- 201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特色名校工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
- 2014年,獲批教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成為山東省省內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後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兩所大學之一 。
- 2014年,正式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於魯東大學蓬萊校區。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數據截至2019年3月,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現有專任教師1577人,兼職教師388人,正高190人,副高50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02人,加拿大皇家學會(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3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5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7人,全國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6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海外特聘專家)5人,「楚天學者」1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7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首席專家1人、入庫專家2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人,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齊魯文化英才1人,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席專家5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3人。現有中國近現代史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現代漢語、教師教育、有機化學、應用物理、農林作物遺傳改良等6個省級教學團隊,功能材料設計與合成團隊、優勢學科人才培育團隊等2個省級科研團隊。[3] 教學單位 截至2017年2月,該校設有魯東大學文學院、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魯東大學法學院、魯東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魯東大學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魯東大學商學院、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東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魯東大學交通學院、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魯東大學農學院、魯東大學藝術學院、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等22個二級學院和1個教學部[4] 。
教學成果
2015年10月學校官方公布數據顯示,該校在近兩屆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共獲獎27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項(參與)、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7項。多年來,學生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過線率均在70%以上,全省計算機應用能力統考一次性通過率均在93%以上,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均在30%以上,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 學生在「挑戰杯」等各級各類科技文化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383項。其中獲得2013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2013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中國公開賽兩項亞軍 合作交流 2015年10月學校官方公布數據顯示,該校是原國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國家漢辦)獎學金」和「山東省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受院校,同時也是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准的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和商務漢語水平考試(BCT)考點院校。學校還是山東省首個「來華留學預科教育基地」和首個「漢語國際推廣研究中心」。 近年來,先後與韓、日、美、俄、澳、加、法等國家的90多所大學或機構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關係,在聯合辦學、師生互派、文化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面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與韓國蔚山大學合作設立蔚山船舶與海洋學院;與法國昂熱大學、西部天主教大學合建盧瓦爾孔子學院;與韓國南部大學共建「世宗學堂」。 與韓國、美國等國家的高校聯合舉辦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國外多所大學合開展「2+2」、「3+1」、「7+1」和「3+2」等模式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 ,成為煙威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學校。2015年培養來華留學生966人次,近年來共培養外國留學生1萬餘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2月,該校擁有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4個「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山東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5] 。
-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食用菌技術重點實驗室。
- 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分子設計與材料合成、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材料、應用生物技術、信息物理融合與智能控制。
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漢語辭書研究中心、山東省環渤海發展研究基地、山東省環渤海海洋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軟科學研究基地。
- 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濱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中華傳統文化現代轉換與海外傳播
- 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吸附與分離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山東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中華文化傳統與中國現代思想研究基地、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基地 [6] 。
- 山東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問題青少年教育矯正管理研究基地、中華文化海外傳播與反觀研究基地等2個 [7] 。
科研成果
2011至2015年8月,該校共主持各類國家級項目151項、省部級項目387項、廳局級項目231項,獲得科研經費1.25億元,其中縱向課題經費7316萬元、橫向課題經費5223萬元;發表SCI、EI、SSCI、CSSCI論文1032篇,出版著作139部,授權發明專利82項;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67項 。其中: 2012年,該校共獲立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4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到賬科研經費3237萬元;獲教育部高校科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3項,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1項(一等獎1項),泰山文藝獎2項,山東省藝術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一等獎2項),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1項 [8] 2013年,該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批准經費累計達到了838萬元,其中,新上縱向項目批准經費500.95萬元,到帳經費398.20萬元,橫向項目到賬經費337.05萬元;批准經費首次突破800萬元,到賬經費數首次突破700萬元 [12] 。全年立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項。截至12月25日,到賬科研經費3541.8萬元,比2012年增長304.8萬元。榮獲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項(二等獎5項);入選教育部「高校人文學術成果文庫」著作1部 [13] 。 「十二五」期間,共承擔國家級項目147項、省部級項目 437項,到賬總經費8257.1萬元;承擔橫向項目563項,到賬總經費5719.7萬元;在SCI等收錄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1138篇,出版學術著作139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3項;獲得省部級獎勵80項,其中一等獎5項。 2016-2017年,共立項國家級項目78項、省部級項目178項;獲得科研經費7360萬元;發表SCI、SSCI、CSSCI論文517篇,出版著作80部,授權發明專利9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5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