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魚洞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魚洞街道
圖片來自xinhuanet

魚洞街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巴南區[1] 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

2009年以前為巴縣、巴南區政府駐地。210國道經過。

魚洞街道,隸屬於重慶市巴南區,地處巴南區西部,位於長江南岸,東連龍洲灣街道,南接一品鎮,西與江津區珞璜鎮接壤,北靠長江與重慶市大渡口區隔江相望,距區人民政府4千米,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8千米,總面積55.6平方千米。

明代,魚洞街道境域屬雲篆裏;2001年7月,由魚洞鎮、百節鎮2鎮合併設立魚洞街道。2011年末,魚洞街道總人口16.68萬人。截至2020年6月,魚洞街道下轄6個社區、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魚輕路27號。

2011年,魚洞街道財政總收入11280萬元,比2010年增長22%;農業增加值達到12235萬元,比2010年增長37.6%;工業總產值為189億元,比2010年增長24%。

建置沿革

明代,屬雲篆裏。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為孝裏;清末,設魚洞場。

民國元年(1912年)初,魚洞場為鄉級政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始建魚洞鎮。

1951年12月,魚洞鎮析置大窩鄉。

1952年3月,洞鎮析置石板鄉(小壩鄉);同年10月,魚洞鎮劃歸重慶市第四區。

1953年2月,劃回巴縣。

1954年1月,巴縣人民政府遷駐魚洞。

1974年,設立巴縣魚洞區。

1986年1月,撤銷魚洞區,設立區級魚洞鎮。

2001年7月,魚洞鎮、百節鎮2鎮合併設立魚洞街道。

行政區劃

2020年1月17日,調整魚洞街道管轄範圍,增設蓮花街道[2]調整後,轄農勝村、金竹村、百勝村、仙池村、干灣村等5個村,江洲路社區、下新新社區、新民街社區、魚新街社區、化龍路社區、化龍橋社區等6個社區。

區劃沿革

2009年,將解放村、獨龍橋村、紅爐村、團結村、盤龍村、沿河村和梅家梁社區、百節社區劃歸龍洲灣街道管轄,將橋口壩村劃歸一品街道管轄。

2011年末,魚洞街道下轄下新、新民街、化龍橋、化龍路、秦家院、蓮花、花土灣、江洲路、魚新街、烏洋街、石洋街、廣益街、萬泉街13個社區,百勝、仙池、雲篆山、幹灣、農勝、金竹、新華、天明、大中9個行政村;下設276個居民小組、129個村民小組。

2020年1月17日,魚洞街道下轄農勝村、金竹村、百勝村、仙池村、幹灣村5個村,江洲路社區、下新新社區、新民街社區、魚新街社區、化龍路社區、化龍橋社區6個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魚洞街道下轄6個社區、5個行政村:化龍路社區、下新新社區、新民街社區、魚新街社區、化龍橋社區、江洲路社區、農勝村、幹灣村、金竹村、仙池村、百勝村,街道辦事處駐魚輕路27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魚洞街道地處巴南區西部,位於長江南岸,東連龍洲灣街道,南接一品鎮,西與江津區珞璜鎮接壤,北靠長江與重慶市大渡口區隔江相望,距區人民政府4千米,東西最大距離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8千米,總面積5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魚洞街道地勢較為平坦,稍微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雲纂位於山東南面,海拔658米;最低點老街位於東北面,海拔170米。

水文

魚洞街道境內有最大的河流為長江,為長江從西向東流經境內老街,長9千米,年均徑流量1111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黃溪口河、箭灘河2條。

自然資源

2011年,魚洞街道有耕地面積30787畝,人均0.7畝。

參考文獻

  1. 巴南區,easyatm
  2.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巴南區魚洞街道管轄範圍增設蓮花街道的批覆(渝府〔202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