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相蕭望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相蕭望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趙廣漢之死由魏相,韓延壽之死由蕭望之。魏、蕭賢公卿也,忍以其私陷二材臣於死地乎?楊惲坐語言怨望,而廷尉當以大逆不道。以其時考之,乃於定國也。史稱定國為延尉,民自以不冤,豈其然乎?宣帝治尚嚴,而三人者,又從而輔翼之,為可恨也?

譯文

西漢時,大巨趙廣漢向以執法不遵權貴著械後來卻被殺,這事與魏相有關;曾任穎川、東郡太守的林延壽,也是政績卓著,後來也被誣陷身死,這又與蕭望之有關。魏相、蕭望之都是非常賢明的公卿大臣,怎麼會忍心以個人的恩怨把二位有才能的賢臣里於死地呢?

楊惲也是一位為朝廷立過大功勞的大臣,他因為被免為庶人後,竟因給友人寫信時說了兒句牢騷話,就被掌別獄的廷尉認為是大逆不道,判處以斬刑。這個廷尉又恰恰是於定國,歷史上曾經稱道於定國為廷尉、民間就沒有冤案了,果真是如此嗎?並不盡然,以宣帝時法制很嚴,而魏相、蕭望之、於定國三人又是輔佐皇帝的得力大臣,也曾有過這類失誤,實在是天大的遺憾。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3]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魏相蕭望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