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武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武煉

圖片來自聯合報

中華民國(臺灣)外交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42-11-23) 1942年11月23日(78歲) 中華民國福建省永春縣
籍貫 中華民國臺灣
政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 魏李鏘治

學 歷

經 歷

魏武煉生於(1942年11月23日-),福建省永春縣人,中華民國職業外交官,精通英文德文。擁有20多年駐外經歷。

2008年初自駐洛杉磯辦事處處長任內退休[1]。可是該年5月20日新政府上任後,台灣原先駐德國代表尤清請辭,魏武煉遂臨危受命回任駐德代表[2]。2013年3月29日,中華民國政府表示,魏武煉屆齡退休,並准予魏武煉退職,將盡快發布接任人選。[3]

魏武煉已婚,配偶為彰化望族之女魏李鏘治,並育有兩名兒子。

媒體報導

駐德國代表魏武煉:人才危機 德國迅速行動[4]

魏武煉表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拚升學,輕技職教育」,是台灣教育環境近年的普遍兩大現象,但德國的風氣卻恰恰相反。

魏武煉觀察到「德國很重視工業發展,德國知道,沒有技術勞工,德國工業無法發展;在社會觀念上,是士農工商都很重要,德國技術勞工累積年資,薪資所得絕不會和白領有太大落差,德國社會並不會因你的行業,而有差別待遇。」這是留學德國、現為我駐德國代表魏武煉對德國社會最深刻的印象。

魏武煉還表示,德國教育是要讓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天生我才必有用,儘管OECD多次批評德國大學生比例很低,但德國整體及青年族群失業率在歐洲地區都是最低的,這令德國最感自豪。

工研院區域研究部研究員王寶苑也表示,德國學生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僅約30%,其餘70%都是技職教育。德國體認到大學教育和技職教育各有任務,因此政府是同等對待兩個領域,絕不會有大小眼,更不會只看重大學而輕視技職教育;事實上德國教育投入最多心力、經費的,是在雙軌技職制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已衝擊到德國自豪的雙軌職訓,甚至影響德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德國工商總會海外職業教育與訓練處長拜爾(Steffen Gunnar Bayer)不諱言指出,未來參與職訓的年輕人將會減少,事實上這一兩年畢業生已開始減少,必須提前採取行動,先將所有潛在的年輕人力挖掘出來,例如縮短在學校時間,提早進入職場;或者降低徵選條件,以鼓勵年輕人進入職訓或職場。

公職

外交職務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部
前任:
尤清
駐德代表
第六任
2008年10月1日—2012年9月1日
改制為大使
首任 駐德大使
第一任
2012年9月1日—2013年3月29日
繼任:
陳華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