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升(1460~1517年),字大臨,仁德里黃花(今龍華鎮金建村後厝)人。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魏昇  
字號    字大臨  
別名    魏將軍     
民族    漢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1517年 
所處時代   明朝   
主要作品   《金沙武略》    
主要成就   抗倭剿寇    

人物介紹

少年時,其父以千金讓其結客練武,學得擊劍馳槊投礫等武藝。相傳少年時曾在企嶺太平寨、玉鳳寺讀書習武。16歲時在九溪山中,一日連射三虎,驍勇非凡。後隨總兵沐有威學習孫吳兵法及異僧三變不窮、三戰不測之術,練就一身好武藝。組織鄉間民勇,人稱「魏家軍」。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倭寇侵犯南日島、海門島、烽火門等地,興化府守派魏升帶「魏家軍」前往剿寇,魏升率部勇戰,倭寇敗退。仙遊、莆田、惠安等地有幾股賊寇,到處擄掠姦淫,打家劫舍,亦被魏升殲滅。百姓為紀念他,建壯烈祠,以彰勝跡。嘉靖年間,戚繼光來仙抗倭時,特地去壯烈祠弔祭。魏升在驅倭平寇中,也參與鎮壓李道隆、鄺獬溫文進、烏七三等農民暴動。

魏升能文能武,見義勇為,被知縣彭昭委為總捕,在興泉近30年,歷戰20多次,平倭除寇,險危不辭,在海門平倭獲捷後,「至軍門,拔為中軍。把總將留用之,固辭歸。」為人重仁義,在家鄉築修堤壩,平糶穀物,賑濟災民,購義田300畝,資助貧因農民。他平倭除賊近30年,為家鄉、為興化、為泉州等地掃寇作戰20多陣,功跡顯赫。他臨危不懼,立下赫赫戰功。仙遊縣城地名「十八戰」「九戰尾」即是魏昇抗倭留下的遺址。他不願當官,辭世後興化知府馮訓為他寫祭文,親自致祭,用官禮上斂,並在仙遊縣城建《壯烈祠》作紀念,稱他為魏將軍,魏瑞周以及其部下陪祀,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來仙遊殲倭,親自到《壯烈祠》弔祭。《壯烈祠》在文革中被毀,魏升墓現在金建山上,保存尚好,已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魏昇,能文尚武,見義勇為,被仙遊知縣彭昭委以總捕,在興泉一帶近三十年,歷戰平倭除寇二十多場次。

人物軼事

其子魏瑞周,奔於龍華,雖有「磨頭街」(抗倭大將斷頭)後世稱無頭將軍。魏升帶領魏家軍在一次打擊山寇時手臂受到重傷,而他的兒子瑞周誓死苦戰,不幸頭顱被砍斷落地,魏家軍的一支獵狗嗷嗷叫,跳過去,立即把頭銜走,瑞周年輕力壯,血氣方剛,仍很威武地騎在馬背上。戰馬迅速載着瑞周的軀體朝金沙方向跑去,跑到離仙遊城西十來里的地方,有一小孩(亦說啞巴)看到驚叫道:「哇哈,一個無頭的人會騎馬,一個無頭的人會…..」,瞬間魏瑞周的軀體墜落下地。傳說如沒有人喊叫,獵狗銜瑞周的頭,馬載軀體一道回老家,瑞周的家人為他一銜接便會復活,被喊一下,受了「觸破」,就活不成了。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們對英雄復活的願望,魏瑞周的軀體殉落之處被人們稱為:「無頭」,因無頭與磨頭諧音,而改為:「磨頭」。磨頭是英雄殉身之地,如今是仙遊一聞名的鄉村街道。

史料記載——《仙遊縣誌》記

  • 成化十一年(1475年)

成化十一年乙未,魏昇十六歲,九溪山中群虎出沒林莽間,日傷數人,鄉人患之,將軍操弓射殺三虎,尚有一虎逃至溪口,渡溪,將軍追至溪口,飛石格殺之,父老咸嘖嘖讚嘆。

李道隆率眾攻占萬善里(今度尾、大濟一帶)。知縣命中軍把總魏升進剿,道隆被殺。

  •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夏,文賢里(今度尾、西苑)劉天佑、王廷鶚聚眾起義,被魏升斬殺。

  • 弘治四年(1491年)

漳平溫文進率眾攻占萬善里。魏升帶兵擊潰義軍,文進被殺。

  • 弘治九年(1496年)

莆田廣業里柯守岳和資國寺僧烏七三聚眾數千人暴動,紮營興泰里,與明軍激戰。魏升殺烏七三,焚毀資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