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孝文帝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孝文帝陵

 

 

 

魏孝文帝陵, 位於洛陽城西北約15公里處孟津縣朝陽鎮官莊村邙山之顛。

此處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長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長110米。兩冢相距約100米,當地俗稱"大小冢"。

分別為高祖孝文帝長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

魏孝文帝陵 位於洛陽城西北約15公里處孟津縣朝陽鎮官莊村邙山之顛。此處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長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長110米。兩冢相距約100米,當地俗稱"大小冢"。分別為高祖孝文帝長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孝文帝拓跋宏於太和十七年(493)率軍南下,翌年決定由平城(今大同)遷都洛陽。他實行漢化政策,並規定死後葬洛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他五歲即位,聰慧機敏。在他親政以後,為了鞏固北魏封建國家,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魏孝文帝推行文治,在親政之初,即整頓吏治。對官吏實行三年一考,經三考,「升賢明有績者,退庸劣無功者」。他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吏由他親自考核。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會同地方考核。「上上者遷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這種整頓,改變了官吏冗散的狀況,使百官勤於政事,對完備封建國家封建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元485年魏孝文帝又頒布了均田令,使北方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保證了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他還提倡思想解放,帶頭學習漢族文化知識,採用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與漢族通婚,在他遷都洛陽後,又下令改穿漢服,一年後他又下令改去鮮卑姓,自己首先改姓元,按一元復始的講究,作為全國第一姓。

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在他遷都洛陽之後大規模營造了龍門石窟,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