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陽固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魏書·陽固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陽固,字敬安。性散儻,不拘小節。少任俠,好劍客,弗事生產。年二十六,始折節好學,遂博覽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從大將軍宋王劉昶征艾陽。昶嚴暴,治軍甚急,三軍戰慄無敢言者。固啟諫,並面陳事宜。昶大怒,欲斬之,使監當攻道。回在軍勇決,志意閒雅,了無懼色。昶甚奇之。軍還,言之高祖。年三十餘,始辟大將軍府參軍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親覽,好桑門之法。尚書令高肇以外戚權寵,專決朝事;又成陽王禧等並有釁故,宗室大臣,相見疏薄;而王畿民庶,勞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賦》,因以諷諫。
世宗末,中尉王顯起宅既成,集僚屬飧宴。酒酣問固曰:「此宅何如?」固對日:「晏嬰湫隘,流稱於今;豐屋生災,著於《周易》。此蓋同傳舍耳,唯有德能卒。願公勉之。」顯默然。他日又謂固曰:「吾作太府卿,庫藏充實,卿以為何如?」固對曰:「公收百官之祿四分之一,州郡贓贖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為多。且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豈不戒哉!」顯大不悅,以此銜固。又有人間固於顯,顯因奏固剩請米麥,免固官。
既無事役,遂闔門自守,著《演賾賦》,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肅宗即位,大軍征硤石,敕為僕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軍中大事悉與謀之。又命固節度水軍,固設奇計先期乘賊,獲其外城。軍罷,太傅、清河王懌舉固,除步兵校尉,領汝南王悅耶中令。尋加寧遠將軍。時悅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諫,以感動悅,悅甚敬憚之。懌大悅,以為舉得其人。丁母憂,號慕毀病,杖而能起。練禪之後,猶酒肉不進。時田年逾五十,而喪過於哀,鄉黨親族咸嘆服焉。
神龜末,清河王懌領太尉,辟固從事中郎。屬懌被害,元義秉政,朝野震悚。懌諸子及門生吏僚莫不慮禍,隱避不出,素為懌所厚者彌不自安。固以嘗被辟命,遂獨詣喪所,盡哀慟哭,良久乃還。僕射游肇聞而嘆曰:「雖欒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剛直雅正,不畏強御,居官清潔,家無餘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註:①桑門,即「沙門」,佛教專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釁故:罪行。
譯文
陽固,字敬安,性格灑脫大方,不拘小節。年輕時,好行俠仗義,喜歡和劍客交往,不營產業。到二十六歲時,開始轉變志向,勤奮好學,於是博覽群書,有文才。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隨大將軍劉昶出征義陽。劉昶性情暴躁,治軍非常嚴苛,軍中官兵都恐懼戰慄不敢發表意見(說話)。陽固勸諫他,並當面陳述各種事項。劉昶大怒,想殺他,後來又派他擔任開路先鋒。陽固卻勇敢果斷,表現得儒雅悠閒,一點也沒有害怕的表情。劉昶這才覺得他是個奇才,(不敢怠慢他)。軍隊凱旋,劉昶把這事告訴了高祖。他三十多歲時,才被徵召為大將軍府參軍。
當初,世宗把國事隨意交給大臣處理,並不親自處理,他又喜好佛事。尚書令高肇憑自己外戚的身份專橫驕寵,獨攬朝中諸事;又有成陽王禧等人也各有罪行,王室大臣與皇帝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關係也日益疏遠;京城周圍百姓,辛勞痛苦卻越來越嚴重。(針對這種情況)陽固寫了《南北二都賦》,用以指責規勸。
世宗末年,中尉王顯建造新宅完工,召集眾臣大辦酒宴。飲酒至酣暢時,王顯問陽固:「這座新宅怎麼樣?」陽固回答說:「晏嬰的宅院低洼狹小,可他的事跡卻流傳並為人稱道至今;高大豪華的住宅容易引起災禍,這個道理《周易》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對於人的一生來說),這宅院大概只是像旅館一樣罷了,而唯有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善終。希望你好自為之啊!」王顯聽了這些話默然不應。過了些日子,他又對陽固說:「我擔任太府卿之職,府庫財物充盈,你認為(我的能力、業績)怎麼樣?」陽固回答說:「你抽取大小官員應領俸祿的四分之一,又把各州郡的贓贖款全部收繳到京都,憑這個來充實府庫,裡面的財物能不多嗎?況且既然有了善於聚斂財富的官員,還能不出貪污盜竊的蠹蟲嗎?這難道不值得警惕嗎?」王顯聽後極為不悅,因此對陽固懷恨在心。又有人在王顯面前說陽固的壞話,王顯就趁機向朝廷啟奏,告發陽固曾向朝廷申請過多的糧食,(朝廷)免去了陽固的官職。 免職後的陽固,沒有了政務纏身,就閉門不出,修身養性,創作了《演賾賦》,來闡明深刻的哲理以及處境順利與時運不通的道理。
肅宗即位,朝廷大軍征討硤石,(肅宗)任命陽固為僕射李平的行台七兵郎。李平認為陽固作戰勇敢非同一般,軍中大事都與他商量。後又命令他統領水軍。陽固設奇計,攻打賊寇,預先戰勝(乘:戰勝)敵人,占領外城。戰爭結束後,太傅、清河王元懌推舉陽固,陽固被任命為步兵校尉,兼任汝南王元悅的郎中令。不久升為寧遠將軍。汝南王元悅當時年少,行為多有不法,器重親近小人。陽固上疏直言規勸,以情動之,元悅十分敬畏他。元懌非常高興,認為自己推舉得到了最合適的人選。這一年,陽固的母親去世,他慟哭思念哀毀成病,拄着拐杖才能起身。居喪期(練:指白色的喪服。祥:除喪服之祭)已滿之後,仍然不食酒肉。當時陽固已年逾五十,然而卻面對母喪哀痛過於常人,鄉黨親族全都為之嘆息敬服。
神龜末年,清河王元懌兼任太尉,徵召陽固擔任從事中郎。接着元懌為政敵所害,元義主持朝政,朝野上下都震驚恐懼。元懌的兒子及門生、下屬官吏沒有不擔心災禍的,都隱藏躲避不出,平素為元懌所器重的人更是恐懼不安。陽固因為曾受到元懌的徵召任命,就獨自到為元懌舉辦喪事的地方,盡情表達哀痛之情大聲慟哭,很久才回家。僕射游肇聽到這事嘆息說:「即使是欒布、王修(在世),又能憑什麼超過他啊?像這樣的人真是君子啊!」
陽固剛毅儒雅端正,不畏強權,為官清正廉潔,家裡沒有多餘的財物。他去世的時候,家徒四壁,沒有用來舉辦喪事的財物,親戚朋友置辦棺木收殮了他。[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