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書·劉休賓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書·劉休賓傳出自於《魏書》,此史由北齊魏收撰,是一本紀傳體史書,內容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0卷。[1]

原文

劉休賓,字處干,本平原人。祖昶,從慕容德度河,家□北海之都昌縣。父奉伯,劉裕時,北海太守。休賓少好學,有文才,兄弟六人,乘民、延和等皆有時譽。

休賓為劉彧虎賁中郎將,稍遷幽州刺史,鎮梁鄒。及慕容白曜軍至升城,遣人說之,令降,休賓不從。劉彧龍驤將軍崔靈延、行勃海郡房靈建等數十家皆入梁鄒,同舉休賓為征虜、兗州。會劉彧遣使授休賓輔國將軍、兗州刺史。休賓妻,崔邪利女也,生一男,字文曄。崔氏先歸寧在魯郡,邪利之降也,文曄母子遂與俱入國。至是,白曜表請崔與文曄。既至,白曜□報休賓,又於北海執延和妻子,送至梁鄒,巡視城下。休賓答白曜,許歷城降,當即歸順,密遣兼主簿尹文達向歷城,觀國軍形勢。

文達詣白曜,詐言聞王臨境,故來祗侯。私謂白曜曰:「劉休賓父子兄弟,累郡連州,今若識運知機,束手歸化,不審明王加何賞敘?」白曜曰:「休賓仕南,爵寵如此,今若不勞兵甲望風自降者,非直處卿富貴,兼還其婦兒。休賓縱令不畏攻圍,豈不憐其妻子也!今在升城,卿自往見。」文達乃至升城,見休賓妻子。文曄攀援文達,哭泣號啕,以爪發為信。文達回還,復經白曜,誓約而去。白曜曰:「卿是休賓耳目腹心,親見其妻子,又知我眾旅少多。善共量議,自求多福。」文達還見休賓,出其妻兒爪發,兼宣白曜所言及國軍形勢,謂休賓曰: 「升城已敗,歷城非朝則夕,公可早圖之。」休賓撫爪發泣涕曰:「妻子幽隔,誰不愍乎?吾荷南朝厚恩,受寄邊任,今顧妻子而降,於臣節足乎!」然而密與其兄子聞慰議為降計。聞慰曰:「此故當文達誑詐耳。年常抄掠,豈有多軍也?但可撫強兵,勤肅衛。方城狹嶮,何為便生憂怯,示人以弱也?」

休賓又謂文達曰:「卿勿憚危苦,更□吾作一返,善觀形勢。」於是遣文達偷道而出,令與白曜為期,克日許送降款。文達既至,白曜喜曰:「非直休賓父子荷榮,城內賢豪,亦隨人補授。卿便即為梁鄒城主。」以酒灌地,啟告山河曰;「若負休賓,使我三國覆沒!」初,白曜之表取休賓妻子也,顯祖以道固即叛,詔授休賓持節,平南將軍、翼州刺史平原公。至是付文達詔策。文達還,謂休賓曰:「白曜信誓如此,公可早為決計,恐攻逼之後,降悔無由。」休賓於是告兄子聞慰曰事勢可知汝早作降書聞慰沉疑固執不作遂差本契。

高白曜尋遣著作佐郎許赤虎夜至梁鄒南門下,告城上人曰:「汝語劉休賓,何由遣文達頻造僕射,許送降文,歸誠大化,何得無信,違期不來!」於是門人唱告,城內悉知,遂相維持,欲降不得,皆云:「劉休賓父子,欲以我城內人易榮位也。」尋被攻逼,經冬至春。歷城降,白曜遣道固子景業與文曄至城下。休賓知道固降,乃出請命。白曜送休賓及宿有名望者十餘人,俱入代都為客。及立平齊郡,乃以梁鄒民為懷寧縣,休賓為縣令。延同二年卒。

譯文

劉休賓,字處干,本來是平原人。祖父劉昶,隨從慕容德渡過黃河,家居於北海的都昌縣。父親劉奉伯,劉裕時任北海太守。劉休賓年少時喜愛讀書,頗有文才,兄弟六人,劉乘民、劉延和等在當時都頗有聲譽。

劉休賓任劉彧的虎賁中郎將,不久遷任幽州刺史,鎮守梁鄒。及至慕容白曜率領大軍到達升城的時候,派人遊說劉休賓,令其歸降,劉休賓不肯答應。劉彧的龍驤將軍崔靈延、代理渤海郡守房靈建等數十家都來到梁鄒,共同推舉劉休賓為征虜將軍、兗州刺史。剛好劉彧派遣使者前來授予劉休賓為輔國將軍、兗州刺史。劉休賓之妻,是崔邪利的女兒,生了一個兒子,字文曄。崔氏原先就已回到魯郡省親,崔邪利降魏以後,劉文曄母子就同他一道來到魏國。到這時,慕容白曜寫信請崔氏與劉文曄前來,他們母子到來之後,慕容白曜就把這個消息告知劉休賓,又在北海扣押了劉延和的妻兒,把他們送到梁鄒,在城下來回走動讓劉休賓看見。劉休賓回答慕容白曜,許諾如果歷城投降,他就立即歸順,又秘密派兼主簿尹文達去歷城,觀察魏軍的形勢。

尹文達去見慕容白曜,詐稱聽說王親來境內,因而前來恭候。尹文達私下裡對慕容白曜說:「劉休賓父子兄弟,領轄許多州郡,如果他現在識時務知時機,就會束手歸附魏國,不知你這位賢明之王對他們如何敘位加賞?」慕容白曜說道:「劉休賓出任南朝,得到如此的官位與寵信,如今假若不勞兵動甲,望風而降的話,不但能升官富貴,還要送回他的妻兒。劉休賓縱令不怕我軍圍攻他的梁鄒城,難道就不憐惜他的妻兒嗎!他的妻兒現在就在升城,你可以親自去見他們。」尹文達於是到了升城,見到了劉休賓的妻兒。劉文曄趴在尹文達身上,號啕痛哭,剪下自己的指甲和頭髮作為信物交給尹文達。

尹文達返回時,又經過慕容白曜屯駐之地,同他訂立誓約而去。慕容白曜對他說:「你是劉休賓的耳目心腹,親自見到了他的妻子,又了解我軍部隊有多少,你回去後同他好好商議,自求多福。」尹文達返回後去見劉休賓,拿出他妻兒的指甲和頭髮,並告知慕容白曜所說的魏軍形勢,對劉休賓說:「升城已經失敗,歷城早晚也會被攻破,你要早早謀劃歸降的事。」劉休賓撫摸着妻兒的指甲頭髮流淚說:「妻兒阻隔在異地,誰能不憐惜悲憫呢?我蒙受南朝的厚恩,受託於邊境重任,如果因顧惜妻子兒女而去投降,這難道是為臣者的節義嗎!」然而他又秘密同他哥哥之子劉聞慰商議投降之計。劉聞慰說:「這事可能是尹文達有意誑騙欺詐。魏國多年來侵犯抄掠,難道還有這麼多的軍隊嗎?我們只能安撫強兵,嚴加防衛,小城地勢險要可以固守,為什麼要心生憂怯,在敵人面前表現虛弱呢。」    劉休賓又對尹文達說:「你不要害怕危險和勞苦,再為我往返一次,好好觀察對方的形勢。」於是派尹文達偷偷從小路出城,令他與慕容白曜約好日期,許諾屆時前往歸降。尹文達到來之後,慕容白曜大喜道:「不但劉休賓父子可以蒙受恩榮,梁鄒城內的賢者豪士,也能夠因人而授任官職。你就作為梁鄒城的戍主。」慕容白曜以酒灑地,面對山河盟誓說:「我若有負於劉休賓,就叫我三軍覆沒!」起初,慕容白曜上表取要劉休賓妻兒的時候,顯祖由於崔道固已經叛降,詔令授予劉休賓為持節、平南將軍、冀州刺史、平原公。到了這時,慕容白曜就把皇帝的詔策交付給尹文達。尹文達回到梁鄒,對劉休賓說:「慕容白曜信誓旦旦,你可以趁早作出決斷,恐怕等到他攻下城池,後悔就來不及了。」劉休賓於是告訴他的兄子劉聞慰說:「事情的勢態已經知道了,你快些寫好降書。」劉聞慰沉默疑慮,固執而不肯寫,於是就未具寫文書條款。

慕容白曜不久就派著作佐郎許赤虎晚上去到梁鄒城南門下,告訴城樓上的人說:「你去對劉休賓說,為什麼派尹文達一再來造訪慕容僕射,答應送交降書,歸誠於我魏國,竟然言而無信,違期不來!」於是城樓上的人大聲向城內傳告,城中人全都知道了,就互相維繫保持,想要投降也辦不到,人們都說:「劉休賓父子兩人,要把我們城內的人去交換榮顯的地位。」不久梁鄒城受到圍逼,經過一冬一春。直到歷城投降以後,慕容白曜派崔道固之子崔景業與劉文曄一起去到城下。劉休賓知道崔道固已經投降,便出城請命歸降。慕容白曜遣送劉休賓和城中素有名望的十餘人,全都到代都作為門客。直到朝廷設立平齊郡,就把梁鄒之民置為懷寧縣,以劉休賓為縣令。劉休賓死於延興二年(472)。 [2]

作者簡介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機警敏捷,頗有文采,與溫子升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子」。 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寫北魏歷史,聯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人,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書成之後,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後人輯有《魏特進集》存世。[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