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魁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魁斗鎮是閩南金三角區域內一個古老的鄉鎮,位於安溪縣城西北隅10公里處,東鄰參內鄉,西連蓬萊鎮、金谷鎮,南接風城鎮與城廂鎮,北與南安市詩山鎮和蓬華鎮交界。魁斗鎮轄區12個行政村和鎮辦的翁後林場、黎山果場。其境內多低山丘陵,地勢平緩,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山峰蓮花山主峰775米。晉江上游西溪繞鎮區而過。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5580公頃,常住人口20888人。[1]

中文名: 魁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安溪縣

面 積: 5580 公頃

下轄地區: 魁斗村、鎮西村、奇觀村、溪東村等

政府駐地: 魁斗村

人口數量: 20888人(2017年)

著名景點: 安溪中心縣委舊址、清風洞、岱屏岩、景苑

車牌代碼: 閩C

耕地面積: 7.39宙

概況

魁斗鎮是安溪縣轄鎮。位於縣境東部,西溪上游,北緯25°08′、東經118°09′。東鄰參內鄉,西連蓬萊鎮、金谷鎮,南接城廂鎮,北與南安市交界。轄12個行政村。魁斗鎮鎮政府駐魁斗村,南距縣城10千米。漳泉肖鐵路,307、308省道過境。

行政區劃

轄魁斗村、鎮西村、貞洋村、鐘山村、佛仔格村、尾溪村、鳳山村、奇觀村、魯藤村、蓬庭村、溪東村、大嶺村12個村居和2個鎮辦的翁後林場、黎山果場。

地理環境

轄區12個行政村和鎮辦的翁後林場、黎山果場。其境內多低山丘陵,地勢平緩,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山峰蓮花山主峰775米。晉江上游西溪繞鎮區而過。

人口

2017年,常住人口20888人。

資源優勢

魁斗鎮境內多低山丘陵,地勢平緩,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山峰蓮花山主峰775米。晉江上游西溪繞鎮區而過,河谷盆地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9--21℃,無霜期達340天以上,年降水量1600毫米,適宜種植果樹,農作物一年可三熟。魁斗鎮是革命老區鎮,安(溪)南(安)永(春)中心縣委曾設在該鎮佛仔格村,當時方毅、彭德清及陳風伍、郭節烈士曾在這個地方為革命事業前仆後繼,赴湯蹈火,一九九九年九月,經中共安溪縣委批准,在佛仔格村原縣委中新厝設立革命歷史陳列館,成為弘揚革命精神和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該鎮還是閩南主要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旅外鄉親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對家鄉建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魁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通訊便捷,省道205線和307線公路成「丁」字形貫穿全鎮,漳泉肖鐵路穿境而過,現已村村通水泥路,鎮區至廈門和泉州行車時間僅約90分鐘、70分鐘。鎮供電拼入電網,電力充足,電源穩定。擁有7000門程控電話模塊局,移動通訊覆蓋全鎮。現有中學1所、小學10所,15所衛生醫療機構,還有廣播電視接收站、文化站等。魁斗山明水秀,勝景天成。在佛仔格村石竹溪濱,有一處天然地熱,水溫約80C,是利用地熱沐浴健身的好去處。在蓬庭村水湖山上有清風洞風景區。東臨清溪,西倚懸崖,蘊秀藏奇的怪石、古樹、與岱屏岩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深山藏古寺的淡墨山水畫。該項目由旅外僑親王泉成先生投資2000萬元重新修葺,她將成為閩南著名旅遊勝地,吸引更多海內外遊客。

氣候環境

河谷盆地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9—21℃,無霜期達340天以上,年降水量1600毫米,適宜種植果樹,農作物一年可三熟。

基礎設施

魁斗鎮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鋪設村(場)主幹道水泥路面50多公里,實現村村公路硬化。建造了魁斗大橋、蓬洲大橋、魯藤大橋、鳳山村水尾橋、內坂小橋、龔厝小橋、尾溪中橋、魁斗舊街通往新街大橋,完成奇觀大橋的拓寬改造,架設10公里路燈。魁斗鎮擁有4個發電廠,總裝機容量達4000多千瓦,鎮供電併入縣電網,電力充足,電源穩定。擁有8600門程控電話模塊局,移動通訊覆蓋全鎮,寬帶網絡連接到各村,閉路電視已覆蓋10個村(場)。對鎮區(1平方公里)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了魁斗、大嶺、魯藤、鎮西、貞洋、溪東、蓬庭、奇觀等8個村「六圖一書」工作,改造建設魁斗街市場,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建樓房林立,摩托車基本普及,小型轎車進入許多農家。1997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基本實現小康的先進鄉鎮。

人文歷史

魁斗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區鎮,佛仔格、貞洋、鳳山和奇觀村的山尾角落曾是革命的據點。1932年11月,在魁斗佛仔格中心厝成立了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統一領導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黨的組織和人民的鬥爭,是在中共廈門中心市委領導下建立起來的安南永德地區最高的地方黨組織。其成立,是安南永德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標誌着安南永德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共安溪中心縣委成立後,根據廈門中心市委建立蘇區的計劃,深入開展武裝鬥爭,掀起了打擊土豪地霸、抗租抗捐和分糧鬥爭,使安南永德紅色區域空前發展。在鬥爭中,黨的組織及其領導的第二支隊、群團組織得到空前發展,中心縣委下轄有7個區委和永春特區委、德化工委、湖頭、金淘區工委,約70個支部,420名黨員,共青團發展到100多名團員。第二支隊也於1933年5月正式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1935年1月改稱為中國抗日義勇軍西南軍區閩南第二支隊),轄3個支隊,1個列寧隊。在此基礎上,中心縣委帶領人民開始了創建人民政權的偉大實踐,1933年5月成立安南永德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府-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雖然不久就發生「青雲樓事件」,革命力量遭受嚴重挫折,但是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和中心縣委及時採取相應的組織和軍事措施,使安南永德地區的革命鬥爭繼續向前發展,並於1934年春在佛仔格、貞洋等十幾個鄉村實行土改分田,第一次實現了蘇區農民「土地還家」的夢想,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1934年2月後,為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及中央主力紅軍的北上抗日,中心縣委領導安南永德人民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牽制了國民黨軍隊兩個師和國民黨福建省保安團、民團等大批反動武裝。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的安南永德革命戰爭雖然未能堅持到三年游擊戰爭的最後勝利,但是它觸動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動搖了國民黨在這四縣的統治,在人民群眾中播撒了革命火種和民主意識,為這一地區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黨的活動奠定了基礎,在泉州革命史上乃至整個福建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93年,中共安溪縣委、縣人民政府在佛仔格為當時主要革命活動組織者,後因被捕遇害的郭節烈士設立紀念碑,1999年9月經中共安溪縣委批准,佛仔格中新厝被定為「革命歷史陳列館」和「青少年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基地」。2005年佛仔格被泉州市旅遊局定為紅色旅遊主要線路之一。重訪紅色舊址,重溫紅色歷史,重走勝利之路,陶冶高尚情操,所有這些無不包含着人民對英雄業績的無限崇敬和對紅色歷史文化的嚮往與追求,也是構成紅色旅遊的牢固基礎。佛仔格紅色旅遊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含的革命精神為載體,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學習和遊覽等旅遊消費活動。

社會事業

魁斗鎮村村通水泥路。2007年,擁有7000門程控電話模塊局,移動通訊覆蓋全鎮。2008年有中學1所、小學10所,15所衛生醫療 機構,還有廣播電視接收站、文化站等。

經濟發展

魁斗高嶺土儲量大,分布廣,品位高。早在宋朝和明代,就建有多處瓷器、磚瓦窯,為海上陶瓷之路發源地之一。原料遠銷江西景德鎮、深圳、泉州德化等地,廠和建材廠的理想寶地。福建省恆興陶瓷有限公司就建於魁斗村。魁斗鎮主要工業產品還有:胱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系列,日用陶瓷、工藝陶瓷、石板材、服裝、竹滕工藝品等。主要農副產品:食用菌、水果(龍眼、油柿),開發農副產品加工前景廣闊。魁斗鎮黨委、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發展的變化,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把更多的財力、物力用在社會發展和加強薄弱環節上,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其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3848萬元,完成鄉鎮總產值56672萬元,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200元,財政收入320萬元。魁斗鎮社會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省道206線魁斗路段兩側,翠綠的菜園和辛勤勞作的菜農成一道風景線,這就是魁斗鎮的特色蔬菜基地,也是安溪縣的「菜藍子」基地,市民每天吃的菜,很多就是產自這裡。魁斗鎮的特色農業基地主要為大嶺、奇觀、溪東、魯藤等村,種植黃瓜、冬瓜、豆角、川山紫、甜玉米以及食用黑甘蔗等,面積超過千畝。當地的農民還採用反季節種植,上市的蔬菜一年四季不斷,源源不斷地供應着全縣各菜市場,豐富市民的餐桌飲食。發展特色農業,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魯藤村種植特色蔬菜幾百畝,村主任蔡海岸介紹,該村每戶村民種植蔬菜收入年平均在2萬元以上。而種植黑甘蔗是該村村民增收致富又一個路子。村民蔡福榮種有兩畝的黑甘蔗,年收入超過4萬元。為促進全鎮特色農業發展,魁斗鎮黨委、政府適時加以引導,派出農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及時引導農民種植新品種,提高種植效益。魁斗鎮毗鄰城區,交通便利,適合於發展城郊農業特色經濟。該鎮將通過抓好特色農業基地建設,促進了全鎮特色農業發展,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生態茶業,是魁斗特色農業的又一亮點。在很多人的眼裡,魁斗作為外安溪鄉鎮,茶葉生產並不引人注目。魁斗鎮黨委、政府以建設生態茶園為抓手,大力改造舊茶園,利用山邊田、缺水田,鼓勵群眾發展生態茶業,魁斗鎮茶業發展已初見成效。魁斗全鎮的茶葉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鳳山村,一個人口僅1100多的小山村。幾年前還默默無聞,如今卻因發展茶葉而遠近聞名。老村長陳順中,靠茶葉種植加工,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紅火的日子。鳳山全村320多戶,家家戶戶種植茶葉。全村每戶茶葉的收入年均超過2萬元。2006年,安溪鐵觀音集團鳳山茶葉生產基地落戶魁斗,該基地涉及鳳山、魁斗等村,將按高標準建設1000畝以上生態茶園。該鎮將發揮基地示範、帶動作用,通過抓龍頭企業建設,引導農民發展生態茶業,促進全鎮茶葉經濟發展,將魁斗建成外安溪新興茶葉鄉鎮。

社會事業

計生工作:重視宣傳引導,突出利益導向,切實轉變群眾婚育觀念;健全計生網絡,夯實工作基礎,推進計生工作規範化建設,全面提高村自管理水平;狠抓常規工作落實,突出重難點工作整治;加強部門協作,完善綜合治理,提供優質服務;認真開展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為23戶二女戶實施「安居工程」建設。二女結紮戶女孩免費就學、計生困難戶和二女結紮戶幫扶措施、部分計劃生育戶獎勵扶助制度得到全面落實。教育工作:魁斗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和幼兒園2個,先後建設了安七中的教學樓、科技樓、圖書樓、教師宿舍樓。各小學的教學樓和教師宿舍樓也基本改舊換新。共擁有電腦室9間、多媒體教室4間和實驗室4間;認真鞏固提高「兩基水平」,積極做好「雙高普九」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逐步提高,安七中的中考成績連續多年位居全縣農村初級中學前列。衛生工作:現有1所衛生院和14個村級衛生所,廣泛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開展各種防疫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衛生和健康水平。2006年魁斗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有22046人,參合率達94.45%,連年位居全縣前列。文體工作:堅持「雙百」方針,圍繞文化創先目標,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市場管理,繁榮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堅持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積極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此外,其他各項事業同步發展。

旅遊資源

魁斗山明水秀,勝景天成。在佛仔格村石竹溪濱,有一處天然地熱,水溫約80℃,蘊秀藏奇的怪石、古樹、與岱屏岩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深山藏古寺的淡墨山水畫。

視頻

國家農村污水處理示範工程(福建省安溪縣魁斗鎮)

參考文獻